nbsp; “我也得实话实说。我们学校原本的设想,是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跟着一线项目,学操作、学流程,接触真实的产业环境。”
“不是说不能干,但要全流程在校内完成,又没有现场工厂带队师傅盯着,学生这活干出来,谁负责质量?出了问题,算谁的?”
陈露阳没急,依然语速不变,但眼神更沉了:
“我理解各位的顾虑。”
“吕校长提的这个问题,是实话,也是重点。”
“我也从来没想过让技校的学生‘单兵作战’。”
“今天谈的,不是把试制任务扔给技校,更不是谁替谁干活,而是协作。”
“图纸是我们修理厂的图纸,工艺标准是由我和北大力学系张老师团队定下来的,试产的指标线也都明确划在这份材料里。只要愿意配合,我们每个环节都有人跟、有人查、有人签。”
“学生不是自己干,修理厂不是撒手不管。”
说到这儿,陈露阳话锋一转,轻轻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够、设备不全、时间紧迫。我们希望借助各技校成熟的教学平台,共同搭起一个‘有指导、有标准、有过程记录’的试产流程。”
“学生在校完成的,不是简单的课后练习,而是正式列入市级工程实践项目的成果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有图纸、编号、记录和质量追踪。”
“至于责任问题,我也得先说在前面。”
陈露阳看向吕校长,神情坦然,语气既清晰又不失分寸:
“任何一个试件,只要是打算正式交付的,都必须经过我们修理厂的质检流程。”
“图纸我们这边统一发放,样件留底,工艺标准全程对照,质量问题最终由我签字确认。”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但分外坚定:
“只要是按我们的流程做的,出了问题我来担。”
“但前提是,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有监督、有依据。”
“咱们既不是推责,也不是糊弄,这项目我来牵头,我来兜底,但必须是建立在标准统一、过程透明的基础上。”
这个可是根本问题!
陈露阳现在手里的材料就只有这么多,每一块都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试制容不得半点折腾。
他也不愿意把人心想的太坏……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果他为了谈成合作,在责任这里松了口。
万一回头技校那边拿着自己弄来的材料擅自加工,用错材料、改了尺寸,给自己交来一批废件怎么办!?
那时候别说后悔了,哭都没地方哭!
听着陈露阳的这句话,鲁永强和何大华轻轻挑挑眉,下意识的点点头。
这陈露阳……
岁数虽然小,办事倒是蛮有章程。
诚意拿出来了,关键底线摆的清楚!
陈露阳扫了一圈技校代表,语气放缓了些:
“从传统的实训路径看,让学生进厂、进车间,跟着一线师傅干,是最稳妥的方式,这也是咱们过去最熟悉、也最成熟的产教结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