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182章 商舶院大典

第182章 商舶院大典(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末日星晶:我有一个契约兽军团 夺回空间!大小姐搬空家产去随军 谍战:我拿下了军统女长官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汉末黄巾霸业 华娱:景公主她只想演戏! 农村女婿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死而复活,混迹颠佬江湖 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

雨后初晴,汉水泛起澄碧,一行白鹭在河雾中翻了半个弧才落向江夏南岸。

沿岸新砌的青砖码头整齐如棋盘,二十四支桩灯将桩顶铜盘烤得微红,灯焰倒映在水面,使整条驳岸像拖着一串跳动的火珠。

今天是商舶院迁入江夏后的第一次“大典”

——也是《澜台令·商政篇》正式对外颁行的日子。

辰时,江风夹着稻草泥香吹进院门,刚种下两月的香樟在青瓦檐下摇绿。

吕布不着甲,只一袭青缎鹤裳,袖口缀细金丝,方天画戟却仍立在廊柱边。

诸葛亮携羽扇立于左,右边是沈若,手捧新铸的梨花暗纹盐票铜模;其旁张辽、高顺各领玄武匠作、白虎护卫倚栏待令。

再外,是邀来观礼的洛口漕商、关西马贩、蜀绢行、广陵海客——他们或系玉带,或披毳裘,却都将目光锁在院心那两口新铸铜秤与两只浸黑桅灯上。

鼓未响,铜秤先鸣。

沈若轻抬刀砝挪杆,那只“新秤二号”

在晨光里哑金一闪,砝码停在一颗细红珠上,象征“厘”

在场商旅无不屏息——旧秤一厘可差人半口饭,新秤若真能精到此点,足以平息多年暗秤阴差。

沈若不言,反伸手撩起秤盘下的暗纹光口,将盐票对光一照,缺瓣毫厘毕现;他将盐票轻放铜盘,指尖在空气里写一“验”

字,像把多年的疑虑也轻捺下去。

接着是漕道示范。

洛口漕卒拨桅灯火心,桅灯内芯添的新“寒油”

遇风不晃,光线凝如短金;另一盏旧油灯刻意放高,风来火晃三尺,油星纷落。

诸葛亮只淡淡一句:“夜走漕道,晃火罚船一倍盐,引火者杖五。”

漕卒们互视,心下如石落水——这短小的条文,远比刀斧更锋利。

轮到关西马贩上秤。

一袋汗血马鞍配件经旧秤称成二十五斤五两,新秤却报二十六正。

商贩脸色微赤,讪笑:“或是皮料潮重。”

沈若打开皮包,一枚油砂权在里头闪灰光。

吕布抬眸:“油砂可作火药,也可作秤阴。

今后在江夏,《商政篇》之外,还有《刑律》。”

说罢不再责,他拍手让玄武匠作捧新票箱:红票写“漕”

“驿”

,蓝票写“贸”

“市”

,黄票写“工”

“匠”

,每张暗纹各异。

凡蓝票商贩即刻换新票,皮包匆匆卷好,不敢再辩。

午正的钟声是用百工院新铸的铁钟击出,声波连城砖都微微震颤。

张辽持刀柄柄扎入桩灯铜盘:十二时辰,十二柄刀。

末柄落盘时,《商政篇》与《刑律篇》新章同时覆印,印面红纹如烙,纸张冒丝白烟,却稳稳贴上院门外公告牌。

碑下刻“江夏年例”

:票差一钱、秤差一厘、灯晃三尺、私盐一引,即刻按律处刀、杖或徙役,官商平等,不许通融。

围观商旅无不颔——或因畏惧,或因久违的踏实感。

典仪散后,人们却未急着离去。

蜀绢行掌柜新拿蓝票,请示沈若:可否在院旁伐柳巷设“一丈布市”

?沈若示意看《市舶灯令》:夜市灯高九尺,低则可。

掌柜细读,眼里闪出算计与欣喜。

广陵海客递来红票,申请内河行舶标号,周豹拨给他“江夏—洛口”

驿道石刻,便是通行护符。

午后河风熏暖,院中簿册翻动响成一片,仿佛新芽在院砖缝里悉索破土。

夕阳落时,吕布行至廊下,伸手触一盏桅灯火侧的铜罩,低问诸葛亮:“商政篇行得太急?”

诸葛亮微笑摇扇:“军粮靠田,刀靠律,却总要人扛盐、摇橹、运绫。

行得再急,也只赶上百姓心杂乱的一半度。”

吕布点头,回眸看四方商贾如潮涌向码头,那些蓝票、红票、黄票在人手中翻动,如翻动水面碎金。

没入暮色的驳船桅灯上,寒油火焰稳得纹丝不动,倒映在汉水,像一条安静却坚硬的光带,引向更远的东南西北——那里已听见风里传来马蹄、桅橹、鼓点,以及大道旁童稚的朗读声,读着那一行行新鲜却充满力道的商舶条文。

hai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不学鸳鸯老 灭世魔龙三岁半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破怨师 背欺里火宿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