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轮椅上的张言斌,不知何时挺直了上半身,虽然瘦削,却像一柄出鞘的利剑。
他干枯的手还保持着投掷的姿势,苍老的脸上因极致的愤怒而涨红,胸膛剧烈起伏,那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此刻锐利如鹰隼,死死地盯着坂和一郎,仿佛要喷出火来!
老爷子声音嘶哑,却如同惊雷,炸响在厂门口:“东瀛鬼子!
就凭你们?也配在我们大夏的土地上耀武扬威?7o年前不行,现在,更不行!”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血性与力量,震撼了所有人。
坂和一郎捂着流血的额头,又惊又怒,指着张言斌,气得语无伦次,对着翻译小林咆哮:“报警!
立刻报警!
老鬼!
你等着!
我要告你!
告到你倾家荡产!
故意伤害!
我要让你坐牢!
八嘎呀路!”
小林也吓坏了,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就要打电话。
张卫东一个箭步挡在父亲身前,虽然心中惊骇,却也升起一股莫名的快意和决绝。
钱处长等人也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突状况。
然而,张言斌坐在轮椅上,面对坂和一郎的咆哮和威胁,毫无惧色,反而出一声冷哼,那眼神里的轻蔑,比对方刚才的嚣张更甚十倍。
“告我?尽管去!
老子当年在战场上杀你们这些畜生的时候,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今天砸你一下,算是轻的!
滚!
再不滚,老子拼了这条命,也不让你们好过!”
老人的怒吼,带着硝烟的味道,镇得坂和一郎一时竟忘了嚎叫,只剩下惊恐和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看似风烛残年的老人。
小林几乎是颤抖着手拨通了报警电话,语无伦次地描述了情况,着重强调了“东瀛外商被中国老人用茶杯砸伤头部流血”
。
没过多久,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两辆警车停在了卫东电子厂门口。
几名民警下车,迅了解了情况。
看到坂和一郎额头上确实有伤,血迹虽已半干,但颇为醒目,而动手的又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场面一时有些棘手。
但报警方是外籍人士,且态度强硬,他们只能公事公办。
“老人家,麻烦您跟我们到派出所配合调查一下。”
带队的警官语气还算客气,但态度明确。
张卫东急了,连忙上前解释:“警察同志,是那个东瀛人先侮辱我们在先,他说话太难听了!
我爸他是一时气不过才”
坂和一郎捂着额头,通过小林翻译,激动地大声嚷嚷:“侮辱?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他这是暴力伤害!
我要验伤!
我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绝不调解!
必须严惩!”
警察见状,也很为难。
坂和一郎坚决不接受任何现场调解,态度异常强硬。
张言斌坐在轮椅上,脸色铁青,却一言不,丝毫没有辩解或服软的意思。
最终,警察还是将张言斌带回了辖区派出所。
张卫东不放心父亲,赶紧锁了厂门,开车跟了过去。
到了派出所,坂和一郎越嚣张。
他不仅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调解,还当场打电话,不知从哪里叫来了几家本地媒体的记者。
很快,派出所门口就聚集了几个拿着相机和话筒的人。
“东瀛外商在京投资遭遇恶劣对待,七旬老人竟公然行凶!”
——类似的标题已经开始在记者们脑中酝酿。
坂和一郎对着镜头,指着自己额头的伤,表情夸张地控诉,通过小林翻译,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将张言斌描绘成一个蛮不讲理、排外的暴徒。
张卫东看着这一幕,气得浑身抖,却又无能为力。
他试图向记者解释真相,但声音很快被淹没。
对方显然有备而来,并且深谙如何利用舆论施压。
眼看父亲年事已高,还要在派出所里被反复问话,甚至可能面临拘留,而对方颠倒黑白,还要让父亲身败名裂,张卫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助。
他猛地想起了苏哲。
那位年轻的市长,上次那么坚决地站在他们这边。
他看了一眼询问室里沉默却倔强的父亲,一咬牙,做出了决定。
他飞快地开车回家,翻出父亲那个视若珍宝、却从不轻易示人的旧木匣子。
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枚用红布包裹、已经有些褪色却依旧沉甸甸的军功章。
其中一枚,造型尤为特殊,分量极重。
张卫东眼眶热,他知道这对父亲意味着什么。
但他更知道,现在能救父亲的,或许只有这个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木匣包好,没有去派出所,而是直接驱车前往京海市军分区。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