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杏套上外套,遮住了身上的纹身。
她掏了掏衣兜,确定身上没有烟酒之类的“违禁物品”
,才往家里走。
刚进门,就看见张海客一言不坐在客厅里,好像在呆。
听见门打开的声音,张海客转头去看,就看见自家妹妹站在门口,深邃漂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心虚。
“又出去鬼混?”
张海客后仰靠着椅背,声音有些疲惫。
张海杏摇头。
“玩闹和正事我还是知道的。”
张海杏放野后,也立刻参与到张家的各项事务中。
她性子比较暴烈,和张海琪有些相像。
不爱坐着办着文书差事,大多都跑在外面。
张家一直在想办法保证香港这块地方的“纯洁性”
。
简而言之,张家不希望香港这块土地上出现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其他势力,包括隐藏的间谍。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人心隔肚皮,很多事情实操和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
张海杏大多时候只执行香港范围内的任务,偶尔出外勤也是在周边城市或者海域之上——她水性非常好,跟张海琪在厦门训练出来的人有的一拼。
那群特务大多都死了,那次事件后找回来的还在南部档案馆继续任职的人本就不多。
有些年纪到了,或者出任务死了。
如今有纹身还在继续工作的人寥寥无几。
张海杏目前的身份是混黑帮,手底下管着人,算小头目。
这些年她的身份换过好几次,工作也是一样。
为了排除各种隐患,当年扎辫子的小孩儿愣是十项全能。
唯一不太妙的是,张海客眼睁睁看着曾经凶萌的妹妹渐渐变成如今凶猛的妹妹。
甚至在抽烟这件事上,张海客有时候都得甘拜下风。
他这妹妹抽烟只要劲儿大的。
可能是街头混多了,身上还有股匪气。
带着人砸场子的时候上去就是老娘姑奶奶,抄起东西就是干。
其实当年带着张海杏混街头的是张海桐。
那本来应该是个意外。
在张海杏跟着张海桐出去撑场子之前,这姑娘其实刚刚在英国完成学业。
无论张家什么境况,有多少钱,大多都觉得孩子应该读书。
族里也有专门教授知识的族学。
就像曾经在东北老家。
学习身手的同时也要学习文化知识,读书识字、绘画算数等等。
盗墓不仅是暴力行业,也是一个非常考验知识储备的行业。
有文化的盗墓贼和没文化的盗墓贼层级完全不同,何况张家盗墓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只不过到了近现代,张家人需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族学里的科目大大丰富,为了保证张家为数不多的幼儿,张海客还跟张隆升、张海桐三个人想办法搞了个私立学校,又让几个外家人出门进修,回来当老师。
又从族里薅了几个老人去经营。
目前运行良好。
本来张海客对自家妹子的安排是毕业后进这所学校教授小幼苗,谁知道阴差阳错出去混街头了。
更令他绝望的是,张海杏似乎在回国之前就有这种倾向。
大概是当年的带英过于武德充沛的原因吧……
总之这样的张海杏去当老师,张海客总有种不太妙的感觉。
最后打消了这种想法。
张海客也不清楚对外人狠话少的张海桐怎么带出张海杏这种人狠话更狠的性格,张海琪当时说的是:“这大概就是天性吧。
你小子一肚子黑水儿,到你老妹儿跟前不也跟个鹌鹑似的。”
“咱们家里的女人就这样。
真出个柔情似水的,也不知道你受不受得了。”
张海琪这话其实有失偏颇,温柔的张家姑娘还是有的,而且不少。
就是这些姑娘往往也是温柔的拧断敌人的脖子罢了……比张海琪这一类还有迷惑性。
张海客还是能闻到妹妹身上的烟味,习惯性劝了一句:“少抽烟。”
张海杏表示知道了。
“我会给你安排一段时间的假期,你现在混的地方先辞掉,然后去一趟厦门。”
张海客说完,看了看钟表。
他们的父母在这里经营着一些小型产业,平日里也不怎么回家。
家里这些年纪大了,体力不好的族人,大多都会选择经营产业,或者退居二线做文职和联络人。
不过能够幸运活到这个阶段的人,也很少就是了。
张海杏没反驳。
兄妹俩这些年凑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单独相处的时间也少。
张海客安排完毕,又说:“厨房里有我做的饭,你饿了没?”
张海杏诚实点头,马尾辫微微晃荡。
“饿了。”
……
张海客的手艺完全继承他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