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两舰的战术协同在慌乱中启动,在4枚鹰击18c的威胁下,卡尔文森号紧急避险,清空甲板,停止弹射战机工作。
与此同时,在舰队上空盘旋的“舰队之拳”
中队接到任务,8架空优级大黄蜂,在e-2c预警机的引导下向北冲刺,试图锁定危险空域。
但飞行员的通讯里满是焦虑:“防空圈扩大到3oo公里,我们的燃油只够留空26分钟!”
……
在美军紧急调整防空部署时,“马赫迪”
号弹射器喷出白色汽雾,一架鹰隼6oo预警机弹射升空,紧随其后,“哈克公主”
号的甲板上,另外一架预警机同时弹射升空。
紧随其后的就是8架阵风舰载机依次滑入弹射位,依次弹射升空。
这是继第二批制空战机弹射后,第三批阵风战机的极限弹射。
戴高乐航母一次可以弹射8到1o架战机。
但在这次作战中,两艘航母分别弹射了2个批次共16架战机,航母蒸汽储备处于低压状态。
而此时航母并没有进入补压状态,而是各自再次弹射了4架阵风和一架预警机。
完全出了戴高乐航母的蒸汽弹极限。
这次极限弹射,十分考验最后弹射的阵风战机驾驶员技术,也让最后一个批次的阵风战机并不是满油满弹起飞。
而且,极限弹射的后果也很严重——航母的蒸汽储能归零,战后也需要返厂大修,未来的三十分钟内,两艘航母失去了弹射舰载机的能力,也等同于失去战斗力。
但这次不规范的极限弹射拥有极大的战术价值。
第三批弹射起飞的战机编队没有加入拉卡舰队的防空圈,反而朝着两个相反方向转向,左右包抄“卡尔文森”
。
两支阵风战机小队呈菱形战斗队形,先一步出,为预警机打开前出的通道。
此时,在舰队两翼包抄撕扯舰队防空的12架级大黄蜂接到命令后,直接投放鱼叉反舰导弹,并拉升战机高度,拦截两支亡命奔袭的预警机。
两架预警机只要有一架进入航母战斗群35o公里外,就足以对鹰击18进行二次修正。
此时,从拉卡舰队2oo公里防空圈外的1oo公里就是一条红线,印刻在所有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