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长期以来,欧美借助非财团和民间力量在非洲通过扶持代理人、掌控矿产开采权、垄断贸易通道,牢牢占据着资源主导权,可如今拉卡政府的强势扩张,直接动摇了他们的利益根基。
“这比冷战时期面对巅峰帝国还要棘手。”
华盛顿一名官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忍不住感慨——冷战时的对峙尚有明确的阵营边界与“规则”
,可拉卡政府的打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华盛顿及其盟友原本将埃塞俄比亚与利比亚设为预定战场,囤积了大量武器装备,准备扶持当地武装准备打一场消耗战,复刻一场阿富汗式的胜利,试图用持久战拖垮拉卡政府的扩张势头。
毕竟,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地形与利比亚的荒漠地带,都利于防守方消耗进攻者的兵力与补给。
可路明既没有关注利比亚的原油资源,也没打算控制埃塞俄比亚这种战略要地。
他偏偏绕过了这两个预设战场,先巩固在非洲之角的落脚点,进而南苏丹动了战略进攻。
这种“蛙跳式扩张”
让欧美措手不及。
北约原本在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部署了战机,此时也没有了稳固的战略空间。
但空袭拉卡进攻南苏丹的部队难度非常大——拉卡在刚果北部修建了多处野战机场,部署了十几架米格29st,他们配合来自于刚果南部系统机场的歼11b,为进攻部队组成了一道空中防线。
在地面,拉卡装甲旅配备了多个s3oo防空营和红旗9b防空营。
密集的防空加上少量的战机,让北约的提前准备都落空。
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欧美军事顾问,看着边境线上零星的交火,再对比卫星图上拉卡装甲部队的快推进,欧洲则紧急向南苏丹增派军事援助,可南苏丹武装长期依赖欧美调停战争,军事力量薄弱,面对拉卡政府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部队,根本难以形成有效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