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五百三十三章 应劫

第四千五百三十三章 应劫(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玄学大佬 重生80:靠赶海带娇妻奔小康 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我一长生者,强亿点点太合理了 末世大洪水:女邻居上门借粮 第一剑仙 谍战剧中的龙二 86年:五个嫂子八个孩子要我养 山村风流野医

    哪怕是从属于国家,也是可以发卖的,最多只是发卖基础不同,本质上这种发卖,其实是二次转包,但你就说算不算发卖吧。

    汉室百姓很难看到更上层的操作,只能看到条文之中的税改,无法理解税改背后的东西,斯拉夫人拿到了田,也是种田换酒,现在只需要垦荒,不需要种田就有酒,那怎么选还用说,这种信息层面的不对称,使得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正因此,袁家成功从乌拉尔山以东的思召城、显城蔓延到了乌拉山以西,并且一点点的朝着西边的黑土地蔓延过去。

    这个速度很慢,但这个步伐很稳,因为每一代的斯拉夫人想要一直有酒喝,起码得垦出来几百亩地才行,等这代的斯拉夫人死了,分给他家的酒水量就会减半,下一代如果不继续开垦,就会再次减半,这是西普里安从汉室的爵位代降中学到的智慧。

    汉室百姓有现成的田可以种,而且数量足够的话,并不会主动开荒,因为种田也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各种农具的出现确实是降低了对于百姓的体力消耗,但家庭式种田的规模终归是有一个上限的。

    这么一来,斯拉夫人只要主动垦荒,就会有一个生活上的保证,而汉室百姓只要种田就会给自身和斯拉夫人提供一个生活上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这个看着简单的框架只要不断地维持下去,东欧就会随着斯拉夫人和汉室百姓的推进逐步的化作农田。

    考虑到东欧的大小,以及人力资源的规模,西普里安估摸着这个正向循环起码能维持两百年到三百年,直到整个东欧被垦荒完毕,种下粮食才会停止。

    更重要的是这个正向循环只需要一个推力就能持续的维持下去,不需要袁家耗费精力去管理,只需要审定的时候仔细一些,别太过心黑,抱着两头通吃的想法就行。

    而当这一步迈出之后,袁家无需投入精力在这一方面,只需要靠着斯拉夫人和汉室百姓的步步蚕食就能逐步吞下整个东欧,成就真正的帝国。

    这也是西普里安在来到袁家不过四年的情况下,就有如此盛隆地位,甚至连荀谌都考虑着让对方接任,袁谭都思考着给对方安排婚配的原因。

    说白了不就是这个人真的很强,强到他做的计划都不需要靠自己去推动,只需要做了第一步,后续自然形成的庞大利益集团就会推动这个计划一直延续下去。

    而现在已经元凤十年了,斯拉夫人垦荒,汉室百姓种田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乌拉尔山以西已经形成了数个庞大的团体。

    这些农垦军团,拖家带口,少则有几万人,多则有十几万人,前面垦荒的斯拉夫人,后面种田的汉室百姓,已经自然而然的在东欧形成了属于他们的部落。

    就像当年西普里安所说的那样,运营一个庞大的团队,消弭内部的矛盾,那不是有手就行,足够的利益形成的润滑剂,可以自然而然的磨合出来合适的中层管理人员。

    教育?根本不需要,有最好,没有的话,文盲之中也有聪明人,猴子都能搞出来头领,一个成功的组织,要么有理想,要么有利益,随便整点就是了。

    对于西普里安而言,大多数搞不定组织运营的废物,要么是没找到合适的可以聚拢人心的崇高理想,要不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利益点。

    只要有这两个玩意儿,就算是没有合适的组织规则,没有成型的规章制度,迟早也会有能人给你搞出来,甚至就算是时代发生了变化,曾经的那些组织规矩,制度规章变得不合时宜,只要你的理想足够崇高,利益够大,能吸引来新血,那都不是问题。

    而袁家现在这个情况,要搞个崇高的理想困难吗?不困难,哪怕是二十一世纪,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都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尤其是袁家有这个基础,能建立出来,至于利益那就更不用说了,之前那个崇高的理想就是利益本身。

    所以西普里安随手的操作,给袁家整了一个久远而又稳定的百年战略,而且这个战略稳定到袁家就是放着不管,只要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逆子,开门!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 夺春情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水浒:我在梁山当绿茶 大乾边关一小卒 诡异入侵:假扮插班生的我误入老钱班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