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的地位吗
故事上或许可能超出,但在语言、文字的气质和用词遣句这一块.
至于超一流的作家,那就更是几乎无法复制了。
那么言归正传,米哈伊尔在确定连载这部科幻小说之后,除却要继续结合如今这个时代的各种资料进行修改以外,也是提前将这部小说的名字告诉了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
对于在巴黎的事业,米哈伊尔也有不小的展望。
目前只是先连载连载作品,等到时机成熟并且站稳了脚跟以后,或许也能想想在巴黎开一家出版社的事情。
米哈伊尔这么想的时候,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在听到米哈伊尔这部新的长篇小说的名字后,却是惊讶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别林斯基才难掩惊讶地开口道:“米哈伊尔,八十天环游世界这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了即便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比起之前的时代已经要快了太多太多,但八十天很难让人相信这具有足够的可行性。
这便是你说的科幻小说吗倒是更像奥多耶夫斯基公爵的那部幻想未来的小说。”
看到别林斯基惊讶的样子,米哈伊尔觉得倒是也正常,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地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庞然大物。
寄出去一封信,另一个人都可能需要三五天才能收到,那么八十天环游地球又怎么可能不会让别人感到不可思议
“我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倒是听到过类似的说法,据有些乐观的发明家和科学家所言,许多原本根本扯不到一块去的地方,也迟早是要被火车和轮船连接在一起的。”
对于这个名字,见识要更广播一点的屠格涅夫倒是觉得很有意思,在不否认这种设想的同时,也也是开口称赞道:“仅仅是这个名字,我相信就足以吸引到很多读者了。就是听起来似乎需要很广博的地理知识,这也就难怪米哈伊尔你会让我从巴黎为你带一些地理书籍了。
只是这样的话,时间上真的来得及吗或许要不了两个月,我和别林斯基就得踏上出国的旅程了。”
想到米哈伊尔很有可能是想根据刚刚到手不久的资料现写,屠格涅夫顿时就吃了一惊,但在他提出这个疑问之后,他只看到了米哈伊尔随意地摆了摆手,然后顺口说道:
“应该可以,真的来不及的话我少睡点觉应该就行了。”
尽管已经认识很久但依旧对米哈伊尔这句话感到陌生的屠格涅夫:“”
别的暂且不说,单就少睡一点这一块,屠格涅夫非常怀疑米哈伊尔只是会减少他的午睡时间,晚上肯定还是该睡照睡.
所以真的能写完吗
算了,或许米哈伊尔只是突发奇想,想随便试一试吧。
毕竟他这部小说的类型以及名字简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跟他之前的那些创作也并不搭边。
指不定等到时候米哈伊尔直接就放弃在法国连载长篇小说这个确实有些疯狂的想法了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这个人是米哈伊尔
屠格涅夫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屠格涅夫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别林斯基却是认真跟米哈伊尔讨论了好一会儿的科学知识和地理知识,只不过这些东西确实不是别林斯基所擅长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听到最后,略有些钦佩的对米哈伊尔说道:
“米哈伊尔,我本以为屠格涅夫说你的目光正看着整个欧洲大地就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了,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只是如此,应该说你的目光已经看向了整个世界才是!”
米哈伊尔:“”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米哈伊尔听了笑笑也就过去了,但要是别林斯基开的口,米哈伊尔老觉得是话里有话。
而当米哈伊尔跟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其它事件也正在一一进行当中。
首先是不知为何,米哈伊尔只是去奥多耶夫斯基公爵家吃了顿饭,并且吃的还不怎么舒服,但《现代人》杂志的声望却是迎来了一个小爆发期,不仅文学圈中讨论这本杂志的次数明显增多,就连对俄国文学其实并不怎么关心的上流社会,也传出了不少风声。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说可能这就是阴差阳错吧.
但在外界,好像很多人还是把这件事的功劳归功于米哈伊尔。
接着便是米哈伊尔用法语写成的小说即将在法国杂志上刊登这件事,在彻底传出去后更是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以至于还传进了将军的耳朵,据娜佳所言:
“我父亲在听说这件事后,整个晚饭时间都在感慨你的事,并且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夸你,你知道,他很少有词汇这么丰富的时候。”
简而言之,将军觉得米哈伊尔是好样的,竟然在那群法国佬们面前都没丢份。
然后就是将军以及其他很多人都开始好奇米哈伊尔的这篇小说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俄语版本的,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之下,米哈伊尔他们这边自然就是准备将《项链》这篇小说的俄语版放在《现代人》上。
那么几乎可以预想的是,有这篇小说在的《现代人》,在订阅量这一块无疑又要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