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尼基千科,此时此刻也正在审查下一期《现代人》杂志的稿件。
而看着看着,他的额头就稍稍冒出了一些细汗.
坦白说,作为俄国的审查官,尼基千科其实是那种愿意“偷偷帮文学一把”的人,即在审查的时候稍微放宽松一点,为此他此前已经不止一次被关到禁闭室里。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的话,即便尼基千科又偷偷放松了一点对《现代人》的审查力度,结果却是无事发生,他的上级竟然呈现出了一副诡异的静默的姿态。
与此同时,关于尼基千科最近审查文章时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每当他因为尺度想要退缩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正在法国叱咤风云的米哈伊尔,他竟也忍不住挺起了胸膛,然后便把一些稍微有一点争议的文章给通过了.
今天同样也不例外,虽然额头微微冒汗,但尼基千科并未将文章全部打回,而是对一些特别敏感的话题做了批注,其余一些小问题他则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当完成今天的工作后,尼基千科也是不由得思考起了圣彼得堡文化界最近这阵子的风向,某种程度上来说,审查制度似乎是稍稍放宽了一些,但这种形势又能持续多久?
而那位不可思议的年轻人能凭借着一己之力稍稍解放一下俄国的文学吗?
假如真的能,那么代价又是什么呢?
虽然在深入思考过后,对于俄国官方思想现状很是清楚的尼基千科依旧比较悲观,但想了想最近圣彼得堡文化界发生的一些变化,尼基千科最终还是兴致勃勃地掏出了他的日记。
至于为什么最近文学审查制度似乎微微有点放松,这其中的理由其实并不难猜,首先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那里保持了一种诡异的静默,而这样的态度无疑也是让底下的许多官员都开始浮想联翩。
其次便是刚刚提过的“专制、东正教和民族性是俄国立足的三大支柱”这一公式,为了能够让俄罗斯人民更加骄傲和自豪,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沙皇陛下想将那位年轻的文学家纳入到这一公式当中?
就算被纳入这一公式之中意味着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对于俄国的大部分官员来说,这是好事啊!这无疑意味着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钱财,只要那位文学家对沙皇陛下忠心耿耿,即便他是平民的身份也未尝不能实现一步登天。
想必等他回来之后,就算沙皇陛下没有下达任何旨意,他也肯定要第一时间去向沙皇陛下表示他的忠心和服从吧?
可以说,在第三厅的审查部门当中,几乎没有人设想过这位年轻的文学家不去觐见沙皇陛下的场面.
区区平民会有这样的勇气?
当第三厅的官员暗暗揣摩一些事情的时候,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普列特尼约夫最近一段时间却是有些难以入眠。
至于原因的话,简单来说,普列特尼约夫作为牢大普希金的好朋友,他的文学素养同样很高,也正因如此,他当然能够察觉到米哈伊尔的作品中到底藏着些什么东西。
于是在米哈伊尔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的那天,他是松了一口气的,原本以为即便米哈伊尔在圣彼得堡大学留下了一定的印记,但只要他离开,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是很遗憾,由于最近的风波,圣彼得堡大学当中的一些学生势力又开始冒头了
普列特尼约夫:“.”
别乱来好不好,我可能没太大事但你们是真的会有事.
普列特尼约夫在为这些事情感到头疼的同时,他无疑也是注意到了《现代人》如今的盛况,于是一时之间他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已经去世的挚友普希金,并且在心里感慨道:“亚历山大,你就放心吧,《现代人》在那位年轻人手里会更好”
当这些消息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