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想得到。”
“所以,他们才能被招进来这所魔鬼学校!”
林川站在窗前,望着训练场上被罚跑的王浩。
少年的步伐依然有力,看不出丝毫沮丧。
“明天教他们拆解。”林川说,“从最简单的开始。”
次日清晨,训练场上搭起了专门的爆破区。
二十个透明防爆箱排列整齐,每个里面放置着不同类型的简易爆炸装置。
“识别是第一步。”林川拿起一个伪装成手机的炸弹,“外观、重量、气味、线路走向…”
学员们围成一圈,眼睛一眨不眨。
当林川演示如何用一根回形针解除电路时,叶雨突然小声说:“和昨天王浩做的那个很像…”
林川的手停顿了半秒:“观察力不错。现在,每人一个箱子,开始拆解。”
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防爆箱前,学员们戴上护目镜和防爆手套,动作小心得像在拆解蝴蝶的翅膀。
“红色线还是蓝色线?”章香怡咬着嘴唇低声问。
秦锐没有抬头:“看电路板走向,颜色只是伪装。”
赵平凡已经完成了第一个,正开始第二个。
他的手指稳得不像个孩子,剪断导线的瞬间连呼吸都没有变化。
“总教官!”张建军突然喊道,“王浩他——”
林川转头,看见王浩正把一个拆解到一半的装置重新组装起来,还加上了自己设计的双重保险。
“停下!”李卫国冲过去。
王浩抬头,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但这样更安全!我可以让它完全失效!”
林川走过去,蹲下身与少年平视:“战场上没有‘但是’。遵守规程,否则害死的是整个小队。”
王浩脸上的兴奋渐渐褪去,他低下头:“是,总教官。”
中午休息时,林川把王浩叫到办公室。桌上摆着那个被改造过的装置。
“知道为什么罚你吗?”
王浩盯着自己的作战靴:“因为我擅自改动教具。”
“不。”林川的声音出奇地柔和,“是因为你有天赋。而天赋需要正确的引导,否则会变成灾难。”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我以前做的拆解记录。拿去研究,但只能在监督下实践。”
王浩接过笔记本,手指微微发抖。
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爆炸装置的解剖图,有些页边还沾着可疑的焦痕。
“总教官…”少年的声音哽住了。
“现在去吃饭。”林川站起身,“下午继续。”
下午的训练更加紧张。
林川亲自演示了几种极端情况下的拆解技巧,包括单手操作和工具不足时的应急方法。
学员们轮流上前尝试,失误时有发生,但没有人退缩。
“速度太慢。”林川看着秒表摇头,“恐怖分子不会给你们十分钟。”
赵平凡咬紧牙关,额头上渗出汗水。
他的第六个装置拆解用时四分三十秒,已经是学员中最快,但距离林川的标准还差得远。
夕阳西下,训练场被染成血色。
学员们筋疲力尽却不肯离开,三三两两地讨论着今天的收获。
“总教官,”秦锐突然问道,“您遇到过拆不了的炸弹吗?”
所有交谈声戛然而止。
二十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林川。
月光爬上林川的肩章,给他镀上一层银边。
他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扭曲的金属片:“这是唯一一个我选择引爆的装置。”
金属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传递到每个学员手中时,他们都像接过圣物般小心翼翼。
“为什么…”叶雨小声问。
“因为它被设计成无论如何拆解都会爆炸。”林川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有时候,最好的拆解方式就是承认失败。”
学员们陷入沉思。
夜风吹过训练场,带着硝烟和青春的气息。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这二十人,除了必要的各科军事技能训练和睡觉之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在林川和两个国家级化学、物理教授的教导下,不断的钻研着这个科目。
一周后,林川看着一众学员。
“明天,”
“实弹演练。”
这一夜,学员宿舍的灯亮到很晚。
赵平凡在笔记本上画着电路图;
秦锐反复观看林川的拆解录像;
王浩则抱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如饥似渴地研读;
就连叶雨也在床头挂了几张常见的炸弹结构图。
而此时的林川站在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那些刻苦钻研的小小身影,眼神复杂。
“会不会太早了?”萧卫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川没有回头:“我们当年不也这样过来的?”
老将军轻笑一声:“但我们没你这么好的老师。”
第二天清晨,训练场上建起了一座模拟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