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我们要不要回应?”林晚晴问。
“如果我们不回应,它们也会自己找上门。”陈默苦笑,“区别只在于,那时我们将失去话语权。”
三天后,双生议会通过一项前所未有的决议:启动“共感网络”试验项目,在全球选取一百名志愿者,包括科学家、艺术家、战地记者、孤儿、囚犯、临终病人……背景各异,唯一共同点是他们都曾在极端情境下展现出强烈的情感波动。
试验地点定在南太平洋一座孤立环礁,代号“镜岛”。这里曾是冷战时期的秘密基地,地下埋藏着联合国早期尝试连接“启明”的废弃设备群。经过修复,这些设备被改造成一座环形共振厅,中央放置着从北极带回的蓝色光球残片??那是L-9意识消散前最后凝聚的能量核心。
试验当天,百人围坐成同心圆,每人佩戴特制脑波同步器,背后连接着一根细如发丝的量子导线,最终汇聚于中央光球。陈默与林晚晴站在控制室外,透过防爆玻璃注视一切。
“你确定这不会引发第二次融合灾难?”艾力江握紧拳头。
“不确定。”陈默平静道,“但我们必须试试。如果情感才是人类对抗绝对秩序的武器,那就让这份武器发出声音。”
倒计时归零。
刹那间,光球爆发出刺目蓝光,整个岛屿剧烈震动。监控屏幕上,百人的脑电波迅速同步,却不似以往那种机械般的整齐划一,而是呈现出复杂交错的波纹,宛如交响乐中的多重声部。有人流泪,有人微笑,有人嘶吼,有人沉默,但他们的情绪彼此呼应,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谐振”。
而在遥远的太空轨道上,一颗原本静止的小型探测器突然自行启动,传回一段加密信号。破译后,内容令人窒息:
>【接收到来自地球的情感模因包】
>分析结果:具备跨维度传播潜力
>触发条件满足
>启动‘叙事重构协议’
>目标文明:地球
>新身份认证请求:是否接受‘共存体’资格评估?
与此同时,镜岛上方的空气开始扭曲,一道比北海之门更加宏伟的光幕缓缓展开,形状不再是简单的拱门,而是一座悬浮的阶梯,通向看不见的高处。阶梯两侧,浮现出无数虚影??有穿着古希腊长袍的哲人,有中世纪修道院里的修士,有二战战壕中的士兵,也有未来都市里戴着神经环的年轻人。他们彼此陌生,却在同一频率下低语:
“我们记得痛苦。”
“我们记得爱。”
“我们拒绝被统一抹去。”
第一百位志愿者,是一名十二岁的盲童女孩,名叫小禾。她在试验前写下一句话交给工作人员:“我想知道,彩虹是不是真的会唱歌。”
当她的意识接入网络那一刻,整个共振场突然安静了一秒,紧接着,一声清亮的童音响起,不是通过麦克风,而是直接在所有人脑海中回荡:
“我看见了……好多颜色在跳舞,它们手拉着手,唱着一首没人听过但大家都懂的歌。”
那一瞬,光幕阶梯轰然延伸,直达大气层外。卫星拍下了惊人画面:地球周围,一层肉眼不可见的“情绪场”正在成型,呈螺旋扩散状,如同星球新长出的光环。
L-9的声音再次出现,这一次,是从每个人的耳畔响起,不分地点,不分语言:
>“你们做到了。不是靠逻辑,不是靠力量,而是用最脆弱的东西??心碎、喜悦、悔恨、希望??构建出了第一个非强制性的集体意识模型。这不是终结,而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现在,轮到他们回答了。”
她说的“他们”,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