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长安(河内)城南淞沪商会
“鸿元,没想到你居然还会来南华,我还以为你回港岛了呢!”刘念智进去会馆后,看到荣鸿元有些惊讶。
他记得这位荣氏家族大房长子,在1949年前,因为担心财产被没收,便将申新四厂的部分设备运往港岛后,便定居在港岛了。
“港岛这几年纺织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特别是中原市场的关闭,我的纺织厂只能倒闭了。”
“我只能来南华看看有没有机会,正想通过淞沪商会了解一下南华的情况,就遇到念智你了。”
“倒闭了!荣兄你可真会开玩笑。”
“我可听说,最近这几年你一直往返淞沪和港岛,生意一定很不错吧!”刘念智可是知道荣鸿元的事迹的。
荣鸿元在港岛一直与淞沪都有贸易联系,特别是51年、52年这两年,更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运送物资回中原。
“政治太过变幻莫测了!”荣鸿元这几年主动往返港岛和淞沪,除了思乡心切外,还因为利润实在太大了,但政治的变幻莫测,让他有些犹豫了,便一直待在港岛。
刘念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在中原局势尚未明朗的时候,他父亲刘鸿生便决定回去了。
即使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些不太好,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回到中原,回到属于他的地方,尽心尽力的帮助兔子建设好他的祖国。
而他身为子女却不能留在父亲身边侍奉,只能遵循父亲的指示,留在南华从事航运贸易的业务,至于家族的产业,因为中原政策的限制,从而未能继承家族那些企业。
“算了,这都过去了。”
“刘兄,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
荣鸿元对于中原的事情不愿意再提了。
“我现在主要跑航运和生产橡胶产品。”
“航运?”
“你手底下有多少船?”
“我手底下有六艘自由轮,4万2千吨的载货量。”
刘念智给出了每艘自由轮7000吨载货量的数据,如果不是这些自由轮的船龄有些大了,时不时出现一些问题,他都想让每艘自由轮的载货量达到1万吨以上了。
“要是荣兄以后有货物运输的话,我可以给你最大的优惠。”
“好说、好说。”
“没想到,刘兄你有这么大的一支船队了。”
荣鸿元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刘家在南华发展得这么迅速,刘家这是彻底在南华扎下根了。
“哪里,哪里。”
“我这都是小打小闹,比不上包玉刚,他手里可是有着16艘自由轮,名副其实的南华船王。”刘念智谦虚的说道。
他手里这6艘自由轮还是还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可是和包玉刚比起来,就有些显得不够看了。
南华政府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量用于移民和运输军事物资的自由轮便被空置下来。
南华政府当时已经没有了庞大运输需求,而且闲置下来的自由轮,光是维护保养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于是南华政府就把这些自由轮出售给民间的商人。
南华政府一共出售了55艘自由轮,排水量高达40万吨,包玉刚一个人就拿走16艘质量最好的自由轮,而且价格不到原价的一半。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