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王言的安排,或者是求他高抬贵手,瞒着王言。
但是他不敢。
他很清楚,没有王言的威势,这些人也不会正眼看他这个县丞。
反而现在是有了王言,那些人才不敢害他的家里人。
无他,因为王言还活着呢。
王言是怎么搞扩大化的,人们看的清清楚楚,真给王言抓住了尾巴,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所以越是被人围猎,马得福就越是坚决贯彻落实王言的命令。
否则王言不保他了,他才是真的惨。
鼠两端,下场往往都不太好。
如此紧锣密鼓的定下了各种政策、工程,在三月初,王言张贴告示,公布了道路、水利的工程,同时也让人到乡下传播消息,工程不劳役、不管饭,只提供简单的住所,此外全都是用银钱结算,并开始招募人手,在农闲的时候进行各种工程的建设。
此消息一出,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哪怕以工代赈是早都有的政策,包括先前王言在淳安之时,也是利用以工代赈,清理了道路上淤泥,恢复了淳安的基本建设,之后的许多建设,王言也是借着给百姓银子度过水灾的由头,雇佣百姓干活。
但却没有如同现在这般,直接明晃晃的提出来,就是不劳役了,就是官府花钱雇佣百姓。
这件事的影响是很大的,远的不说,就说宛平,大兴那边花钱雇佣,宛平还劳役?百姓岂会没有怨言?放眼天下,开了这个先例,别处又该如何处理?
再进一步,今后的各种的奴仆、佃户等等干活,是不是也全都得明码标价?各种的作坊用人,是不是也得有一个标准的薪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头,影响是恶劣的。
于是又是一波群起而攻,弹劾王言的奏疏又涌进了宫里。
才出关呆了半个月的嘉靖,又一次的宣布闭关了……
还是那句话,嘉靖是稳坐钓鱼台的。
国朝大局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崩溃的形势,很多问题都能靠着大明庞大的体量给分摊的看起来没那么突出。
只要不是说一下子就亡国,那就什么问题都有转圜的余地。
王言闹的再厉害,总也不能真的掀翻了天去。
有着这样的认识,嘉靖的小日子过的就很开心。
每天早上起来就跟着黄锦一起打上两遍王言教的养身功,而后吃着清粥小菜,跟着道士研究研究丹道之类,在弄着王言提议,吕芳让人做出来的沙盘,看着宫里宫外的各种布置,研究着要盖一些什么。
再加上王言给了两百万两银子,户部那边正常该给的银子也不能少喽,于是嘉靖根本不愁银子了,各种工程都能提。
同时还能给干活的匠人、百姓银子,让他们都过好日子,以全他如天洪德。
每一次去工地视察,他都能感受到百姓们自内心的感激,真是盼着他万岁呢。
凡此种种,一面身体调养好了,一面心情美丽了,嘉靖只觉神情,修炼有成。
至于国事,说实话,自从内阁的权力不断的扩张以后,到嘉靖时期更进一步的放权,已经不用嘉靖再做什么了。
大事小情,内阁都能解决。
司礼监也在监督,有什么问题不满意,他自然会说出来。
其他的时候,他抓好人事,明白财务,也就能保证这个帝国稳定的运转了。
真说起来,似乎目前看起来是王言搞出来的事情是最大的事,但实际上呢?最大的事是对当今的政治生态进行清洗。
在被王言的光芒遮掩之下,是一系列的人事调动,是少部分的人被查办。
哪怕嘉靖说了不对严党进行清算,但往日里跳的比较欢的严党中坚力量,是无论如何也讨不到好的。
毕竟这些人占着关键的位置,不办了他们,不统一高级别思想认识,徐阶这个新任内阁辅如何话事?
人们斗来斗去,为的不外乎也是人事、财务这两点。
都想让自己人多多,让自己的银子多多的,都想攫取更大的权与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更显王言的贴心。
毕竟只有王言是拿命在那给嘉靖办事儿,给嘉靖捞银子,给嘉靖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以至于每天嘉靖都得问问王言在干什么,要不然心里不踏实。
他还见不了王言,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他不能见面,否则就成了他指使王言了。
没看从王言搞事情开始,吕芳就没有再露面了,宫里也没人来给他传达什么指示了。
嘉靖有没有指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嘉靖可以没指使,坐收渔利。
但要是指使了,那问题就大了……
当然,不管嘉靖是否见了王言,是否有传声筒,人们也愿意相信是嘉靖指使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嘉靖躲在深宫不出来。
王言一个人单挑他们一群,他们没奈何。
无论是嘉靖,还是内阁,全都没有偏帮,都没有表态。
就是王言利用规矩,在明面上玩了命的打压权贵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