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我不是要改祖宗之法。”萧景珩慢悠悠掏出一本册子,“我是要问——当年太祖打天下时,规定官员三年一考,如今呢?有人混吃等死三十年,照样领俸禄。这算哪门子‘祖宗之法’?”
“你!”赵德全气得发抖,“你这是歪曲圣意!”
“我歪不歪曲您说了不算。”萧景珩耸肩,“等会儿您要是不服,咱们可以一条条对。比如工部那个李员外,十年没上班,工资照拿;礼部三个主事,父子兄弟连坐三岗——这合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1章:朝堂新篇,改革风起(第2/2页)
“荒唐!”刑部尚书拍案而起,“你这是借题发挥,意图动摇朝纲!”
“哟,刑部大人急了?”萧景珩笑了,“您别激动,我又没点您的名。不过您要是心里有鬼,建议回去查查自家亲戚有没有吃空饷。”
满殿哗然。
几位年老大臣脸色铁青,恨不得当场把他撕了。
可萧景珩站着不动,脸上甚至带着点欠揍的笑,仿佛在说:来啊,你们倒是骂啊,骂得越狠,我越开心。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越是跳脚,就越说明——戳到痛处了。
皇帝坐在上首,一直没说话,但眼神一直在扫视群臣反应。
他看得清楚:年轻些的官员虽不敢出声,却频频点头;中层实干派低头沉思;只有那些靠着裙带关系混日子的老骨头,在那儿嗷嗷叫。
这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今日暂且议到此处。”皇帝终于开口,“三日后,再议此事。萧景珩,你准备详实些。”
“遵旨。”萧景珩拱手退下,脚步轻快得像去赴宴。
出了大殿,迎面就是阿箬蹲在廊下啃烧饼,见他出来立马跳起来:“怎么样?他们集体表演吐血了吗?”
“差一点。”萧景珩接过她递来的酸梅汤灌了一口,“赵老头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被同僚掐着人中拖走了。”
“爽!”阿箬拍手,“我就说嘛,你这一招‘温水煮青蛙’玩得妙。先提个温和版改革,等他们吵累了,再甩出狠的,直接送他们进ICU。”
“别瞎比划。”萧景珩低声笑,“现在才第一步。他们越反对,越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那你接下来咋办?背《论语》怼他们?还是搬出太祖遗训砸脸?”
“都不用。”他眯起眼,“我准备给他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家,官越多,事越办不好,最后老百姓揭竿而起,把所有贪官全挂城墙上晒腊肉。你说,这故事熟不熟悉?”
阿箬乐得直拍大腿:“这不就是咱们大胤的预告片吗!”
两人说着,一路走到宫门外。
阳光正好,照在石狮子头上,金灿灿的。
萧景珩停下脚步,抬头望向角楼方向——就是三天前他和阿箬并肩看京城苏醒的地方。
风吹起他的衣角,腰间那把从不离身的折扇轻轻晃了晃。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在刀光剑影里。
而在明天早朝的第一句辩驳中。
在每一个老臣暴跳如雷的怒吼里。
在百姓还不知道“改革”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之前,他已经把棋子落在了最软的那块心尖上。
阿箬忽然拽了拽他袖子:“喂,你说……他们会不会派人半夜撬你家墙,往你床底下塞赃物?”
“会。”他点头,“所以我昨晚就把床搬去书房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