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却驱散不了两人心中的阴霾。沈书瑶娇躯轻颤,侧身轻轻依偎于他的肩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王爷,萧景轩的阴谋越来越明显,我真的好害怕,怕我们应对不及,怕大宁陷入危难。”萧烬羽紧紧搂住她,下巴轻抵着她的额头,轻声安慰:“书瑶,别怕,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让你和大宁受到伤害。”沈书瑶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我知道你有担当,可这局势如此复杂,我担心你会……”萧烬羽轻轻捂住她的嘴:“休要瞎想,我们携手一定能渡过难关。”
两人陷入沉默,良久,萧烬羽轻轻抚着沈书瑶的发丝,缓缓开口:“书瑶,这些日子我反复思量,这天下纷争不断,权力倾轧无休无止,可大宁百姓何其无辜。我们既身处在这乱世,便不能退缩。”沈书瑶静静听着,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认同。萧烬羽接着道:“我身为宁王,守土有责,这是祖宗留下的使命,也是我对大宁百姓的承诺。而你,是我最坚实的依靠,往后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坦诚相对,共同面对,可好?”沈书瑶重重点头,眼中的恐惧渐渐被坚定取代:“王爷,有你这句话,我便安心了。不管前路如何艰险,我都与你生死相随。”
第二天,沈书瑶便开始准备。秋霜在一旁忙前忙后,帮她挑选书画作品、研磨铺纸。“小姐,您这幅画可真是栩栩如生,皇上看了一定会喜欢的。”秋霜一边整理着画卷,一边夸赞道。沈书瑶微笑着说:“希望能借此帮到王爷。这回也得靠这本事,把话说到陛下心坎里。”准备妥当后,她和萧烬羽一同进宫面圣。
皇宫大殿,金顶耀目,雕梁刻凤,画栋飞云,尽显皇家威严气象。萧烬羽和沈书瑶进入大殿后,按照严格的礼仪,先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在皇宫的大殿上,皇帝高坐龙椅,神色威严。萧烬羽和沈书瑶行完大礼后,沈书瑶率先开口,一口地道的京腔,字正腔圆:“陛下,民女听闻陛下喜爱诗词书画,民女略通一二,特带来一些拙作,望陛下品鉴。”说罢,将书画和诗词呈了上去。这些书画不仅展现了大宁的壮丽山河,还有百姓身着特色服饰在田间劳作、街头巷尾热闹集市的场景,生动呈现出大宁的风土人情。
皇帝接过,随意翻看了几眼,原本平淡的神色渐渐有了变化:“这些诗词书画,倒是有些意境。”
沈书瑶心中一喜,连忙说:“陛下过奖了。这些诗词中,还描绘了大宁的风土人情和王爷治理大宁的成果。王爷一心为大宁百姓,为朝廷效力,此次击退北元,更是立下赫赫战功。大宁百姓安居乐业,皆因陛下圣明,恩泽四方,王爷不过是谨遵陛下教诲,守好北疆。”她巧妙地运用古代的沟通技巧,言辞恳切又不失分寸,既夸赞了皇帝,又强调了萧烬羽的功绩与忠心。
随后,她又和皇帝探讨起诗词中的意象运用,从独特的视角阐述诗词的魅力:“陛下,您看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便勾勒出塞外壮阔雄浑之景。臣女在大宁时,也常观此景,心中感慨万千,便尝试以诗词描绘大宁风光,还望陛下不吝赐教。”皇帝听得频频点头,对她的才学颇为赞赏。
然而,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位大臣突然站出来质疑:“陛下,这女子来历不明,所言所写恐有蛊惑圣听之嫌,不可轻信。”沈书瑶心中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她有条不紊地回应大臣的质疑:“大人此言差矣。民女虽出身平凡,却自幼饱读诗书,对诗词书画钻研多年。此次献诗作画,只为表达对陛下的敬仰以及王爷对朝廷的忠心。诗词乃心声,画作表真情,大宁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便是最好的证明,岂容无端揣测?”沈书瑶引经据典,将诗词中的深意和大宁的真实情况详细道来,其他几位大臣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最终成功说服了皇帝和其他大臣。
萧烬羽趁机上前:“陛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大宁地处北疆,乃朝廷重要屏障,臣定当守护好大宁,不负陛下重托。”
皇帝看着他,脸色一沉,斥责道:“萧烬羽,你虽击退北元,但劫狱之事,触犯国法,难以饶恕!”萧烬羽刚要辩解,皇帝却微微眯起眼睛,靠在龙椅上,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萧烬羽多年来驻守北疆,抵御北元,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又想到如今北方局势依旧不稳,边境时常受到侵扰,正是用人之际,若此时严惩萧烬羽,恐寒了边疆将士之心,于朝廷不利。
沉默许久,皇帝语气稍缓:“念你击退北元有功,且大宁局势需要你坐镇,此次暂且饶过你,但你需在京城待满三个月,以观后效。”
萧烬羽叩首谢恩:“臣遵旨!”
从皇宫出来后,萧烬羽和沈书瑶都松了一口气。沈书瑶笑着说:“看来这一招还挺管用。”萧烬羽握住她的手:“多亏了你,不然今日还不知如何应对。”
两人正说着,周小叨匆匆赶来:“王爷,沈姑娘,不好了,李轩被那些大臣抓走了!背后似乎有燕王的影子。”萧烬羽再次牙关紧咬,双手下意识地攥成拳头,手臂上青筋暴起,恨不得立刻冲去救人。
沈书瑶秀眉紧蹙,沉声道:“他们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