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声音。
“我打听了,这一片是制药厂的家属分房,也算是‘贫民窟’,小偷都不会光顾这里。”
“反正你们俩白天上学,只有晚上回来住一晚,屋里收拾得干净一些就行了。”
交了半年的房租,领了钥匙,房子算是先确定下来了。
第二天,陆怀野回部队报道,回去前,把姐妹两个送到了新租的房子。
昨天他们下午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上班,院子里只有两个老太太。
这会又赶着上午来,院子里还是没有人。
乔雨眠和乔霜枝简单打扫了一下屋子,乔雨眠借口出去买东西,从空间里拿出了一点地瓜和土豆去串门。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应该先接触的就是这些大爷大妈。
因为他们知道怎么生活才是最划算的。
住在把门第一个的大娘有些冷淡,板着一张脸。
乔雨眠把土豆和地瓜拿出来。
“大娘您好,我和我妹妹今天租了最里间的房子,从今以后就要麻烦您照顾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娘看到乔雨眠送过来的东西并没有伸手去接。
“不用这么客气,都是一个院子住的,我看你有人管的,估计也麻烦不上我。”
大娘说话有些夹枪带棒,乔雨眠想了一下才想明白。
估计昨天是他们三个人来的,又只租了一个房间,这个大娘有些误会了。
“我丈夫在部队里回不来,我又要去上大学,我妹妹一个人住的时间比较多。”
“她年龄小,没什么生活经验,肯定要您多照顾一下的。”
听到这话,大娘立刻睁大了眼睛。
“哎呀,敢情不是你们仨住啊,我以为你们仨住一起呢。”
这个年代对任何人都是有滤镜的,要说最有滤镜的两种人。
一个就是部队当兵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学生。
大娘的态度立刻转变了。
“我夫家姓桑,你们叫我桑大娘就行。”
“刚才这不是误会了我,我……我……哎呀,不说那个了,快进来说话。”
乔雨眠没进去,就在门口说。
“大娘,我们这初来乍到的,想添一点家具,您知道哪里卖么?”
桑大娘人倒是很热情,给他们指了路。
乔雨眠又拿着礼物,挨家敲门。
可能是大家都上班了,算上桑大娘,只有三户在家。
乔雨眠十分有礼貌,又解释了自己的情况,表示只有妹妹经常住这,邻居们这才安心起来。
她每家都问了一个地方。
桑大娘问了卖家具的地方,王大姐问了卖厨具的地方,田大娘问了菜场。
其中田大娘更是热情,把黑市的地点都跟她说了出来。
乔雨眠并没震惊,现行政策下,黑市的必然会出现的,各地都有。
她只是震惊,田大娘就这样水灵灵的给说出来了。
看来华京的政策比青山县更加开放。
乔雨眠带着乔霜枝忙了一整天,在旧货市场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姐妹两个累得要命,也只铺好了一张大床,其余的东西都堆在地中间。
房子很小,又堆了满地的东西,有点下不去脚。
两个人出去吃了晚饭,回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人都回来的差不多了。
十二户人家,住了三对夫妻,五个一家三口。
王大姐带着上高中的闺女,田婶子和桑婶子的房子比较大,两个人都是从老家过来,帮着儿子带孙子。
剩下的便是乔雨眠和乔霜枝这个小房子。
王大姐就是跟乔雨眠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另一户。
乔雨眠不偏不倚,每家都送了一些地瓜和土豆,有小孩的人家也给抓了一把糖。
虽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但是每户人家普遍的情况也是比青山县好多了。
看到出来,每个家庭都还过得不错,给了孩子糖,也都立刻吃了,没有小心翼翼的舍不得吃。
连着坐车好几天,乔雨眠根本就没休息好,跟邻居们聊了一会天,早早就睡下了。
可能是睡得太早了,在半夜醒了过来。
乔雨眠本来想躺下继续睡,就听见了隔壁悉数的声音。
这屋子就是用红砖垒的一道墙,并不隔音,乔雨眠能听清楚是王嫂子出的声音。
王大姐小声地叮嘱闺女。
“你快睡觉吧,我去黑市一趟,给你买点肉。”
一听到黑市两个字,乔雨眠立刻来了精神。
虽然自己手里有钱,但是也不能坐吃山空。
空间里能种菜,又有鱼,离开青山县时候,她还买了十只鸡和一窝小鸡仔。
就算赚不到大钱,怎么也要把日常生活费赚出来。
乔雨眠也赶紧穿衣服,假装自己要起夜,正好‘偶遇’了要出门的王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