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上电,还特意准备了备用电池;槐花的机器人练了一遍又一遍,确保跳舞时不会踩到自己的电线;周阳和几个年轻人搭好了舞台,背景墙上贴满了照片和画,红绸子在晚风中轻轻晃。
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活动中心,给每个人缝了个小红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说是“辟邪祈福”
。
“给,傻柱,”
张奶奶递过一个红布包,“挂在你新厨师服上,保准生意更红火。”
傻柱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别在胸前:“谢谢张奶奶,这比啥护身符都管用。”
三大爷也领了一个,挂在花架上:“给我的郁金香也沾沾喜气,明天开得更艳。”
二大爷把红布包挂在鸟笼上:“我的画眉戴着这个,叫得更响亮。”
许大茂:“我把这个挂在智能音箱上,放出来的音乐都带着香味。”
槐花把红布包系在机器人的脖子上,像个小围巾:“小花也有护身符啦!”
周阳看着满院的红布包,心里暖烘烘的。
月光洒在舞台上,背景墙上的照片和画泛着柔和的光,智能路灯亮着暖黄的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都早点休息吧,”
周阳说,“明天精神饱满地上台。”
“好!”
众人应着,却没人动,都在院里转来转去,看看花,摸摸设备,检查检查舞台,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似的。
文化节当天,天刚亮,院里就热闹起来。
傻柱在厨房煎炒烹炸,香味飘出胡同;三大爷给花最后一次喷水,叶片上的水珠闪着光;二大爷的画眉鸟开始吊嗓子,叫得比公鸡还早;许大茂调试着音响,《喜洋洋》的音乐在院里回荡;槐花给机器人换上新电池,红布包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周阳和王主任一起挂横幅,“幸福里四合院文化展”
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八点刚过,胡同里就传来脚步声,街坊四邻、其他社区的代表、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排着队往里进。
“这花真好看!”
一个大妈指着三大爷的郁金香,“还带显示屏呢,真先进。”
三大爷赶紧介绍:“这是荷兰进口的,用智能花盆养的,能测土壤湿度,还能远程浇水,您要是喜欢,让许大茂给您捎一个。”
许大茂立刻递上宣传册:“阿姨您看,这是最新款,带自动施肥功能,买一个送包花籽。”
另一边,傻柱的美食展前排起了长队。
“给我来个荷叶饼卷牛肉!”
“这糖火烧真香,给我来五个!”
傻柱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笑开了花:“别急别急,都有份!
尝尝咱这老北京的味道!”
二大爷的画眉鸟在舞台旁开了专场,围观的人不少。
“这鸟叫得真好听,跟唱歌似的。”
二大爷得意地说:“那是,天天听京剧长大的,有范儿!”
最热闹的还是槐花的机器人表演。
音乐一响,“小花”
机器人就随着节奏转圈,浇水臂喷出的细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脖子上的红布包晃来晃去,逗得孩子们直拍手。
“它还会浇水呢!”
一个小男孩指着机器人给旁边的月季浇水,大声喊。
槐花骄傲地说:“它还能识别花的品种呢,知道郁金香要少浇水,月季要多浇水。”
周阳站在舞台边,看着这热闹的场面,王主任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周阳,你们这院儿真行,”
王主任笑着说,“既有老味道,又有新花样,这才是真正的幸福里。”
周阳喝了口水,看着不远处三大爷正给记者介绍他的养花经,傻柱在给客人装糖火烧,二大爷逗着鸟,许大茂演示着智能垃圾桶,槐花和孩子们围着机器人笑……忽然觉得,这文化节就像个万花筒,转一转,就能看见院里每个人的笑脸,每个日子的甜。
中午,文化节的评比结果出来了,四合院得了“最佳创意奖”
。
当王主任把奖状递过来时,院里的人都凑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多亏了我的花!”
“是我的鸟镇场!”
“我的机器人最受欢迎!”
“我的美食才吸引人呢!”
“还有我的智能设备!”
周阳接过奖状,高高举起:“这奖是大家的!
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热闹的文化节,就没有咱这幸福里!”
众人一起鼓掌,掌声、笑声、画眉鸟的叫声、机器人的“嘀嘀”
声混在一起,像一最动听的歌,飘出四合院,飘向更远的地方。
下午,客人渐渐散去,院里的人坐在舞台旁休息,吃着傻柱剩下的荷叶饼,喝着许大茂泡的茶。
“累坏了吧?”
张奶奶给槐花擦汗,“机器人表演得真好,奶奶都看入迷了。”
槐花摇摇头:“不累!
有个记者叔叔说,想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