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 正文卷 第1319章三年义务教育,官学科举并行

正文卷 第1319章三年义务教育,官学科举并行(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修仙回来后,我靠算命攒下农场 旧日音乐家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永光纪 大不列颠之影 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 大小姐搬空家产,随军被宠上天 被诈骗不要慌,反手送他沙漠之鹰 东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 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

之下,自然要比诸葛亮临时考虑的细致的多。

    在他们的设想之中,童学是为了让十二岁以下的童子能够认识以及书写基本常见文字,懂得基本的算术。

    童学费用,由国家进行承担,但只承担到童子十二岁。

    到了十二岁之后,统一入县学。

    县学之内,就开始像传统的读书人那样进行正规的教育培训。

    每个学生,由国家出资,统一进行三年的学习教育。

    三年之后,有县统一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可升入郡学。

    未入郡学者,朝廷也不会剥夺他继续在县学学习的资格。只不过,费用由之前的朝廷承担,变为自己私人承担。

    故而,县学,实际上,又被王羽称之为三年义务教育。

    而升到了郡学之后,不管是郡学也好,又包括是之后的道学,费用就不占有国家进行承担了,而是由他们本人进行承担。

    当然,能够走到郡学的,不说百里挑一,但至少也得二十个挑一个。

    而那些学子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算是费用自己承担,有几个会放弃的。

    而且,这样的有资格能够走到郡学的话,就算是承担不起郡学的费用,从而断了深入官学之后。可是,他们自己不会真的放弃读书与科举这条路的。

    能够走到这一步,就相当于已经可以看到通过科举改变阶级的希望了。

    更不要说是之后的道学了。

    走的越高,越不会轻易放弃。

    同时,郡学与院试结合,道学与乡试结合。

    郡学学子,唯有通过院试,方可进入之后的道学。

    而道学学子,唯有通过乡试,方可有资格进行最后的会试,也就是入京科举。

    当然,院试、乡试本身就是科举的一部分,本身只有走完了这两步之后,才能参加之后的会试和殿试,王羽只不过将科举的三级四试制度和他的教育体系结合了一下。

    同时,郡学与道学,除了走传统的科举之路之外,由翰林院联合郡、道地方衙门另行考核,通过考核之后,可进入各级地方衙门担任小吏。

    以此途径担任小吏者,三年一考,在职期间表现优异者,可由县、郡、道逐级推荐,报于吏部,获得做官权。

    当然,以此途径任官者,数量不得超过同届科举录取数量的百分之十。至于百分之十这个比例,目前也只不过是一个王羽和管仲商量出来的暂行比例。

    至于最后取多大的比例,还要看接下来实行的具体情况。

    同时,通过这一种途径为者者的起点,和走科举路径为官的起点,也是有一定的区分的。

    大兴教育,既是打破世家政治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接下来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储备足够的官员。

    “将官学与科举衔接,确是根本!”一直凝神倾听的秘书郎张良抬起头道。

    “下官倒另有一忧,地。道县官衙,本就逼仄。仓廪、牢狱、驿站、库房,早已拥挤不堪。如今骤然要辟出专门校舍,何处寻地?强征民宅?抑或另择荒地营建?前者扰民,后者耗资更巨且旷日持久。此校舍无着,亦当为一难。”

    张良又看向赵安陵,“此又与钱粮之难,盘根错节。”

    王羽目光缓缓扫过众臣道,“钱粮之难,是基石。”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修真版大明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现代历史课,被皇帝们旁听了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扶唐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