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也献给帕格尼尼,感谢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之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那么——”
琴弓落下。
音乐声响起。
然后掌声雷动。
满场的嘉宾之中,杰里米·林奇副会长注视的这一幕一百八十度惊天史诗级大回环,觉得自己刚刚被闪折了老腰。
……
顾为经站在三层包厢的栏杆边,看着台下不停在鼓掌,在微笑的人群。
像是在看着一个巨大的五光十色的泡泡。
汉堡歌剧院正隐没在霓虹似的光霞里,相似的感受,他在新加坡的莱佛士酒店的社交晚宴之上,曾经也有过。
那时。
这样的热闹与顾为经并无太大的关联。
顾为经一个人在巨大的宴会厅的角落里,他是盛宴里的过客,酒会之中的路人。直到伊莲娜小姐的轮椅在他的身前停下,顾为经才在那一瞬间,拥有了被全场的目光所映亮的感受。
那依旧只是安娜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的巨大光华,顺便映在了他的身上而已。
而今天。
他依旧像以往那样,不是很适应融入眼前的这种狂欢一般的欢畅氛围里,他站在舞台的角落,微笑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舞台的灯光却向着他追了过来。
人们在看着他,在向着他微笑,在对他鼓掌,人人的瞳孔里倒影着他的身形。
鱼群里所吐出的七彩霓虹泡泡上,都映满了顾为经自己的脸。
不是王子选择魔笛,是魔笛选择了王子。
同样。
从来不是主角走进灯光,而是光霞会走向主角,会随着主角的身形而移动。
它会穿过整个纷乱而嘈杂的世界去寻找那个最重要的人。
无论他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正在三层的包厢边沿,倚着栏杆而立。
后来顾为经回想起大学生涯——那是他的身份发生巨变,逐渐走向艺术舞台中心的四年时间。就像他的个人画展“TIME”,试图用几个时间的片段,来凝固整个时间。
而这种社会地位的转变,又可以被浓缩成两个散发着琥珀光泽的时刻——
一个自然是他在阿布扎比卢浮宫的画展召开,作品卖上百万欧元的时刻。
可以说,顾为经从一个受到关注的行业新人,到走向艺术舞台真正中心的蜕变,在那一刻就已在“物理”上全部完成。
没有人能够再把他当成一个年轻人,一个还在读书小孩子来对待。
顾为经没有去阿布扎比卢浮宫的现场,后来的很多个月,更是主要时间全部都呆在学校的校园里,谢绝了外界的大多数采访。
因此。
他在内心之中对于这一切的改变,感受不算十分强烈。
后来的顾为经发现,人生之中第一次理解到这一切,是在大半年以后的汉堡国立歌剧院之中,威廉姆斯拉完了那曲《a小调第二十四小提琴随想曲》,全场的嘉宾一起向着他,向着他们鼓掌。
汉堡隐没在霓虹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