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可是《油画》杂志的采访,《油画》就喜欢大场面,她不会在意舞台下坐着的是谁的。
曹轩来了更好。
连曹轩本人都来到现场,一边是曹轩看中的顾为经,一边是《油画》杂志,到时候采访结束后,两边真的对上,他们互相咬起来,曹轩也就没功夫在乎自己了。
“伊莲娜小姐,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拿出您真正的战斗力来,给我骂死他。”
在崔小明默默的祈祷声中里。
过不多时。
红色的帷幕向左右分开,其后镜框式舞台经过简单的设计,摆放着宜家风格的极简沙发和茶几,几位男女嘉宾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
「《油画》·顾为经:印象派女画家卡洛尔的发现与研究」对话采访,正式开始。
——
歌剧院的空气中漂浮着一股火药味。
不。
比起火药味……更加贴切的说法,在采访开始后的不久,仅仅短短的十分钟以后,空气中便漂浮着质疑、抗辩、对峙,种种情绪全部被装在一只大锅后煮的滚开后的味道。
它辛辣而刺激。
足以脆弱敏感,意志不够坚定的人的眼泪全都一股脑的薰出来。
正如崔小明开幕前期待的那样。
《油画》杂志社是一家风格非常强势的媒体,安娜·伊莲娜是一位风格更加强势的艺术总监。
原定的采访基调,没有因为曹轩和他的弟子们齐齐出现在采访现场的观众席上,而发生任何改变。
“胡扯,我必须要说,这通通都是胡扯,真的,大家已经忍受这种为了利益而编造出的谎言太久太久了——”
坐在安娜左手边的沙发上,正在高谈阔论的男人姓罗辛斯,出身英国的切尔西艺术学院。
他是《油画》杂志邀请到采访现场的嘉宾之一。
双年展期间普通的艺术讲座,主讲的学者或者参展的艺术家站在多媒体幕布面前,念念PPT,放放幻灯片就完事了。
顶多在讲座的最后,让主持人随便点两个在台下举手的热心观众,回答两个问题。
对话类的访谈节目则更加侧重于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交流互动。
提问是时刻都会发生的。
根据主持人个人风格的不同。
有些主持人会温柔些,引导话题的走向,时不时抛出一两个问题为主讲人查漏补缺。
有些主持人风格会更强硬,更有攻击性。
他们会选择站在对立面,以质疑者的身份上,指出主讲人话语里的漏洞,希望能找出马脚。
《油画》杂志亲自操刀举行的采访,又和普通的对话类节目有非常大的不同。
它们拥有行业里最丰富的艺术资源,旗下也有“《油画》论坛”这种严肃用户数量最多,最活跃的艺术聊天室。
几乎没有从业者会拒绝《油画》的邀请。
因此。
伊莲娜总监她既没有在这场采访里,温柔的引导着话题,也没有似事前无数吃瓜观众想象的那样,充当严厉的质疑者。
她有更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