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做生意啊,跟老外还真不太一样。
外国人谈生意,那都是白纸黑字先把合同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利益算得清清楚楚。可咱们这儿呢?讲究的是\"先看人,再谈事\"。
您想啊,要是觉得你这人不靠谱,哪怕你把方案说得天花乱坠,把利润吹得再高,人家心里也得犯嘀咕:\"这人靠得住吗?\"反过来,要是觉得你这个人实在,值得信赖,那后面的事儿就好谈多了。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有时候啊,你得先让人家从心里认可你这个人,觉得你真诚可靠,这生意才能往下谈。所以说在国内,很多大单子都是在推杯换盏之间谈成的,哪像老外那样,动不动就板着脸在会议室里较真儿。
特别是跟国企打交道的时候,这一套就更管用了。您想啊,国企的领导们见的人多了去了,要是光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材实料,人家一眼就能看穿。
这不,柳志军正跟徐大志说掏心窝子的话呢:\"徐总,您可真有两下子!我跟您说,咱们濮厂长平时可严肃了,对年轻人要求特别严格。我在这儿干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有人第二次见面就能跟厂长聊得这么投缘的......\"
这话可不是客套,柳志军是真心佩服。他们当初果然没看走眼,这个徐大志确实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丁霞他们几个原本紧张得要命,刚才在濮厂长办公室里大气都不敢出。毕竟兴州电子厂可是大厂子,他们办事处相比之下就像个小不点。可没想到徐大志跟濮厂长聊得特别投机,看着两位领导谈笑风生的样子,大家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腰杆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别看咱们办事处规模小,可咱们徐总本事大着呢!\"丁霞偷偷跟袁军他们咬耳朵,脸上写满了自豪。
其他几个人也忍不住点头,心里美滋滋的,就像自己也被柳志军他们夸了一样。
徐大志听到柳志军的夸奖,连忙谦虚地摆手:\"濮厂长和柳科长你们这是抬爱我们年轻人啊。你们这一辈人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工厂,我们这些晚辈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清楚,自己说的那些见解不过是沾了前世记忆的光——那可是见证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宝贵经验,哪能真当成自己的本事骄傲呢?
柳志军凑过来问道:\"徐总,咱们接下来往哪儿去?\"
徐大志略一思索,掰着手指数道:\"先去车间转转,看看生产线;然后跑一趟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接着去你们销售科了解情况;最后还得找财务要些数据。\"
他一口气说了四个地方,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
柳志军点点头,带着一行人往生产车间走去。虽然厂里现在产品卖不动,积压了不少库存,但毕竟是国营单位,规矩多得很。原料都采购进来了,机器总不能闲着,该生产还得生产。
\"咱们国营厂和私企不一样,\"柳志军边走边解释,\"私企老板看行情不好,拍个板就能停产。咱们这儿可不行,要停产得打报告,层层审批,麻烦着呢。\"
走进车间,机器确实都在运转,但明显能感觉到气氛不对。工人们慢悠悠地干着活,机器声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完全没有往日热火朝天的劲头。
几个老师傅凑在一起抽烟聊天,看见领导来了才赶紧散开。
\"现在主要生产哪些产品?特别是收录机这块。\"徐大志环顾四周,开口问道。
柳志军连忙叫来车间副主任:\"老李,你来给徐总详细介绍一下。\"
副主任老李搓着手走过来,把目前的生产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下线,每个环节都说得清清楚楚。徐大志不时插话询问,重点问了问产能利用率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事。
听完汇报,徐大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行,情况我都了解了。\"
他背着手在车间里转了一圈,看着那些运转中的设备,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徐大志在柳志军的带领下,把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都转了个遍,还拿走了仓库的汇总报告。
紧接着他们就来到了第三站——销售科。
要说这销售科可是柳志军的地盘,照理说他该挺直腰杆才对。可这一路上,柳志军被问得脸色那叫一个难看,活像是生吞了只苍蝇似的。他低着头,眼睛直往地上瞟,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躲着。
徐大志可不管这些,一进门就开始连珠炮似的发问:\"咱们厂这几款收录机,主要都在哪些商场销售啊?自营的销售点有多少家?合作的经销商又有多少?\"
他一边翻着报表一边继续追问,\"直接来厂里进货的客户有多少?上个月在商场的销量怎么样?跟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比起来,咱们的销量排第几?\"
这一连串问题砸下来,柳志军的脸都快绿了。有些问题他是不好意思回答,更多的他是真不知道啊!就拿竞争对手的销量来说,他压根就没统计过。以前他们只管埋头卖自己的货,能卖出去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