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西直接否定了老王的想法开始给老王讲解起来,从声音上来说,吆喝要有独特的腔调,音量要适中,既能让周围的人听见,又不能过于聒噪。
像卖冰糖葫芦的,“冰糖葫芦儿——”
声音响亮、悠长,带着一种韵味儿,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卖什么的。
而且吆喝的音调要有起有伏,就像唱歌一样,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
筱西一番讲解,可让剃头老王开了窍,他这一激动,手又犯病了,正巧段瑞抬着纸壳箱子,往塑料布上倒袜子呢。
老王“啪”
的一巴掌,直接招呼到了段瑞屁股上。
这一下可太突然了,段瑞哪知道老王有这习惯啊,整个人像被点着的炮仗,“嗷!”
的一嗓子,蹦起老高,“谁啊这是!”
段瑞捂着屁股,又惊又怒,眼睛瞪得溜圆,四处寻找“罪魁祸”
。
说时迟那时快,陶磊赶紧跑了过来,赶忙解释:“兄弟,对不住啊!
剃头老王一激动就爱动手拍人,他绝对没恶意。”
看陶磊这熟练的样子,肯定平时没少给剃头老王处理这种“烂摊子”
。
而老王呢,这会儿眼里只有吆喝的事儿,理都没理段瑞,站在那儿哈哈大笑:“哈哈!
我知道我该怎么喊了,袜子儿——”
那腔调,跟卖冰糖葫芦的简直一模一样。
筱西赶忙拦住老王:“王师傅,这吆喝啊,不光是声音有讲究,内容上也大有学问。”
老王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紧紧盯着筱西,生怕错过一个字。
筱西接着说道:“吆喝的词句得简洁明了,要用最简短的话把商品的关键信息传达出来。
就好比您卖袜子,得让人一听就知道您卖的是啥,同时,还得突出商品的优势。
比如说卖西瓜的,会吆喝‘又大又甜的西瓜嘞,不甜不要钱’,人家一听,就知道这西瓜个头大、甜度高,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
您卖袜子,也得琢磨琢磨咱袜子的优点,像啥质量好、款式新、价格实惠,把这些编进吆喝里,准能吸引更多顾客。”
老王手里摆弄着一双袜子,扯着嗓子喊道:“都来看看啊!
我这袜子又薄又厚,穿上脚臭不要钱啊!”
筱西忍不住说道:“啥叫又薄又厚呢?再说了,脚臭与不臭和袜子有什么关系?那是脚的事儿,汗脚穿什么袜子也臭!”
老王挠了挠脑袋:“哎呀,我就那么一说嘛。
我就是想强调这袜子好,穿着舒服还防臭。”
筱西摆摆手:“咱先别讨论脚的事儿,说袜子!
我给你想了几句台词,你先听听。”
老王急忙点头,筱西清了清嗓子,模仿起街边小贩的口吻:“跳楼了啊!
上吊了啊!
不活了啊!
——袜子甩卖了啊!
五毛一双,一元三双,两元七双嘞!”
老王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嘿!
这听着就是那么回事儿!
有气势,还简单直接。
我咋就想不出来呢!”
说完,他立马有模有样地学着筱西喊了起来。
刚开始,老王还有些不好意思,声音还有点小。
但喊着喊着,就越来越起劲儿,那大嗓门在街道上空回荡。
一位路过的个大妈被剃头老王的喊声所吸引,大妈随手拿起一双袜子,翻来覆去地看,嘴里念叨着:“这袜子看着还行,就是不知道耐不耐穿。”
老王赶紧凑过去,满脸堆笑地说:“大妈,您放心。
我这袜子质量杠杠的,您看这做工,多精细。
五毛一双,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大妈犹豫了一下,说:“给我来三双吧,反正便宜,家里人多,能穿。”
老王乐开了花,连忙接过钱,一边数钱一边说:“得嘞!
大妈,您慢走啊!
下次再来。”
有了大妈这个“开门红”
,老王的胆子更大了。
他不停地喊着筱西教他的台词,还时不时地加上几句自己的话:“大伙都看看啊,这袜子又便宜又好穿。
买回去给孩子、给老伴儿,都是个心意!”
筱西在一旁看着老王忙得不亦乐乎,心里也挺有成就感。
他笑着对老王说:“王师傅,没想到你这卖袜子还挺有天赋的嘛。”
老王笑道:“还不是多亏了你那几句台词。
看来干啥都得动动脑子,不能瞎喊!”
筱西这地摊小团队,那分工叫一个明确,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
上干得热火朝天。
除了剃头老王,再说说孙宏,他这人性格柔柔的,说话轻声细语,娘们唧唧的,你还别说,就他这性子,干收钱这活儿再合适不过了。
袜子摊都开张了,孙宏瞅着收上来的钱,扭头问筱西:“收完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