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宾利平稳地驶入城郊一片隐蔽的科技园区,电子大门识别车牌后缓缓打开,露出里面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
苏晚坐在副驾驶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带——包里装着母亲的手稿和张教授给的旧信,信里那句"
遇到傅家人,要信他"
的字迹仿佛还在烫。
"
快到了。
"
傅景深的声音打破沉默,他侧头看了眼苏晚紧绷的侧脸,伸手将空调温度调高了两度,"
别紧张,只是带你参观一下,顺便确认一些关于星芒的信息。
"
苏晚点点头,目光却被窗外的景象吸引。
园区深处,一栋银灰色的建筑格外醒目,楼顶的星芒标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和母亲手稿封面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那就是星芒实验室,母亲毕生心血的凝结地,也是她从未踏足过的"
故地"
。
车停在实验室门口,一位穿着白色实验服的中年男人早已等候在那里。
男人看到傅景深,立刻快步迎上来,恭敬地弯腰:"
傅总,您来了。
这位就是苏晚小姐吧?"
"
李主任,麻烦你了。
"
傅景深下车,顺手帮苏晚打开车门,"
这是星芒实验室现在的负责人,李建明。
"
李建明的目光落在苏晚身上,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敬佩,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激动。
他伸手想要和苏晚握手,又猛地收回,像是在克制什么:"
苏小姐,久仰大名。
你母亲苏曼女士,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
"
您认识我母亲?"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是继张教授和周院长之后,又一个明确表示认识母亲的人。
"
何止是认识。
"
李建明叹了口气,引着他们往实验室里走,"
当年我还是个实习生,是曼姐一手把我带出来的。
她不仅科研能力顶尖,人也特别好,从来不会因为我年轻就轻视我。
"
实验室内部比苏晚想象的更加先进。
一层是开放式的研区,穿着白实验服的研究员们正在忙碌地操作仪器,电脑屏幕上满是复杂的数据和图表。
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挂着许多黑白照片,其中一张正是母亲穿着实验服的合影,身边站着的年轻人里,就有年轻时的李建明和张教授。
"
这边请,我们去二楼的资料室。
"
李建明推开一扇厚重的金属门,里面摆满了整齐的档案柜,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的味道,"
傅总说您在找关于星芒早期的资料,我已经把相关的档案都整理好了。
"
资料室的正中央,放着一张长桌,上面摊开了几册泛黄的档案。
苏晚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了最上面的那本——封面上写着"
星芒实验室·核心项目记录"
,落款日期是十年前,正是母亲车祸前一年。
她伸手翻开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母亲当年研"
心肌保护剂"
的过程,从最初的理论构想,到无数次的实验数据,再到最终的配方雏形,每一页都写满了母亲工整的字迹。
其中有几页还贴着母亲手写的便签,上面标注着"
注意b-葡聚糖的纯度调整给药剂量"
等细节,和她手里的手稿内容完全吻合。
"
这些都是曼姐当年亲手记录的。
"
李建明站在一旁,轻声说,"
当年实验室出事后,这些档案被傅总妥善保管了起来,一直等着合适的人来接手。
"
苏晚的指尖拂过母亲的字迹,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能想象到母亲当年在实验室里熬夜研的场景,能感受到母亲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档案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上,母亲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站在星芒实验室的门口,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
"
这是……"
苏晚惊讶地看向李建明。
"
这是你一岁生日的时候,曼姐抱着你在实验室拍的。
"
李建明笑着说,"
当年曼姐说,等你长大了,一定要让你看看她的另一个家。
可惜……"
他的话没说完,但苏晚已经明白了。
她紧紧攥着那张照片,心里满是愧疚——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她了解星芒,而她却因为母亲的去世,对星芒避之不及了这么多年。
傅景深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