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
但在法国的四万大军面前,这两百人的军队能干什么呢?
别说抵抗法国军队的进攻了,在看到法国大军压境的第一时间,这些所谓的守军就已经四处溃散了。
是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处溃散。
非洲的土著可不会修建什么城墙和堡垒,有数不清的土路连接城镇之外的森林和河流,这些土著士兵也是从这些道路上逃离的。
至于城镇内的居民,就不是这些士兵该考虑的了。
更在乎家人的土著或许还会着急忙慌地赶回家中,带着家人一起逃命。
更在乎自己小命的,则是什么都不管的朝着城镇外的森林里跑去。森林是他们世代狩猎的场所,只要能够跑进森林,法国人大概率是找不到他们的。
要说这些守军还能在第一时间逃跑的话,那么卡夫城内的土著们,只能畏畏缩缩的躲在自家的“房屋”外,透过木板门缝,紧张不安的观察着正在逐渐靠近的法国军队。
好消息是,法国人并没有在这座小城镇停留太久。确定整座城镇已经没有任何反抗力量之后,法国军队留下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暂时性的维持秩序,等待阿尔及利亚那边派出官员和警察来维护治安。
剩下的大部队则继续浩浩荡荡的向东前进,在卡夫以东大约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名为布阿拉代的小城镇。
而法国军队的目的地,也就在布阿拉代东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
为了在意大利政府反应过来之前就占领整个突尼斯,法国军队自上而下下达了命令,要求这次作战必须要快,不惜一切代价节省更多的时间。
正因为陆军部门下达了死命令,负责指挥这支军队的法国将军丝毫不敢浪费时间。
一路上除了占领城镇花费了些许时间,其他的时间法国军队都在浩浩荡荡的快速前进,显得整齐且有序。
从卡夫这座小城镇开始,四万人的法国军队就选择兵分两路。
一路军队往北出发,占领巴杰,马特尔和布尔吉巴营等小城镇之后,将会抵达他们的目的地比塞大。
他们将会在比塞大构建防线,防备意大利人有可能的偷袭。
剩余的主力军队则会继续往东,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包围突尼斯。
只要拿下了突尼斯地区的首府突尼斯城,这场战争也就基本上能够宣告胜利。
法国在突尼斯地区并非没有遭遇抵抗。
作为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从属王国,突尼斯也是有着自己的统治者和政府的。
和奥斯曼帝国一样,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萨迪克曾经也尝试过西方化,并且推行了一系列包括改善基础设施,修建铁路和公路,提升教育并且着力发展经济的改革。
但奥斯曼帝国都没有成功的改革,突尼斯就更加做不到。
本身就是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国,再加上突尼斯内部部落林立,政治制度相对腐朽的原因,每年能够上缴到突尼斯政府的税收简直少的可怜。
大部分税收都被那些部落首领把控,只有突尼斯掌控的城市才能收上来税收。
这导致突尼斯的改革几乎没有任何成效,除了突尼斯的统治者建立了一支人数大约2000人出头的军队之外,改革后的突尼斯和改革之前的突尼斯没有任何区别。
法国军队所遭受的唯一阻碍,也正是这支由突尼斯统治者一手建立的新军。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