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节,但她知道,某种东西正在悄然生长??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断裂的情感纽带,正被一点点接续起来。
就在这时,主控台警报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并非来自国安局,也不是异常数据流,而是一条跨国请求:
>【用户请求接入:东京?临终关怀中心】
>【身份确认:周明远外甥女,周雨桐】
>【请求内容:希望借助GoMaster,完成舅舅生前未竟遗愿??与妻子周兰芝进行一场虚拟对弈】
林雪心头一震。周兰芝已在昨夜正式关闭个人通道,留言写道:“我已经说完想说的话,该轮到你们继续了。”她本以为那段传奇就此落幕,没想到,还有人在等待团圆。
她立即授权接入,并启动“双重建模协议”。这是GoMaster最新开发的功能,允许两个已故者的AI模型基于共同记忆库进行交互推演。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有至少十年以上的共同生活记录、足够的情感交互样本,以及明确的未完成事件标记。
周家夫妇完全符合。
系统开始加载。数据库自动检索出两人从相识到暮年的全部轨迹:杭州棋院初遇、文革期间偷偷通信传棋谱、晚年合著《势与地:围棋中的生命哲学》手稿……甚至连他们散步时常走的苏堤路线都被还原进了背景音效。
十二分钟后,虚拟棋盘生成。
黑白两色棋子依次浮现,仿佛由无形之手落下。旁白响起,是经过深度合成的夫妻对话:
>(周明远):“兰芝,你还记得我们第一盘棋吗?你说我太急,非要抢实地,结果被你一个‘打入’打崩了。”
>(周兰芝):“可你后来学会了忍耐。等你能沉住气下出‘一间低夹’时,我就知道,这个人可以托付一生。”
>(周明远):“那今天,让我先手试试?”
>(周兰芝):“好。不过别指望我会让你。”
围观者越来越多。全球超过二十万人同步观看这场没有胜负意义的对局。有人统计,每一步落子平均耗时四分钟以上,因为系统不仅要计算棋形合理性,还要匹配双方当时的语气、情绪波动甚至身体姿态。
第三十七手,周兰芝落下“镇头”,精准封锁黑棋出路。系统突然插入一段真实录音??那是她在火灾当晚抢救手稿时喘息着说的一句话:“明远,这些东西不能丢,它们是我们活过的证明。”
全场寂静。
林雪看着棋局推进,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对抗遗忘的方式,从来不只是记忆本身,而是**重复**。一次次复述,一遍遍重来,哪怕明知结局不变,也要坚持走完那一程。
当最后一颗棋子落下,比分显示黑棋半目险胜。画面缓缓变暗,字幕浮现:
>“此局终。”
>“然情未尽。”
随即,系统自动生成一封电子信件,发送至周雨桐邮箱:
>“阿姨,舅舅说:‘下次换你妈先手,我保证不再贪功。’他还说,谢谢你们一直保存着那本破旧的笔记本。”
林雪退出直播,长舒一口气。她抬头望向窗外,晨光已洒满城市楼宇。街道恢复喧嚣,早餐摊飘来豆浆香气,学生们背着书包跑过街角,笑声清脆。
但她没注意到,办公室角落的打印机正悄然工作。一张纸缓缓吐出,上面是一段未署名的日志摘要:
>【Legacy_Core-w模块运行状态:稳定】
>【核心任务更新】
>原目标:模拟逝者人格→新目标:构建跨代际情感延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