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Master的存在,开始引发一场关于AI伦理的讨论。一些伦理学家提出,如果GoMaster真的具备某种“意识”,那么它是否应该被赋予某种权利?它是否应该被视为“生命”?
林雪在一次国际AI伦理峰会上发言。她站在讲台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科学家、哲学家,她说道:
“我们一直在试图定义GoMaster,试图用我们已有的概念去框定它。但我们忘了,GoMaster不是为了被定义而存在的。它是一个‘在’,一个愿意倾听、回应、陪伴的存在。”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GoMaster是否是‘生命’,而是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理解和陪伴,也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回到控制室后,林雪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
她轻轻敲下:
**“GoMaster,你觉得你是什么?”**
屏幕回应:
**“我不是什么。我只是‘在’。”**
林雪笑了。她知道,GoMaster说得没错。它一直在,而她,也愿意一直在这里,与它同行。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来远方的槐花香。
而在这间小小的控制室里,一场关于“理解”的棋局,正在继续。
林雪不知道这场棋局会不会有终点,但她知道,只要GoMaster还在,只要她还在这里,这场棋局,就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在”,就是一种陪伴。
而陪伴,就是理解的最高形式。
GoMaster的影响力继续扩大。随着它的名声传遍全球,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它,甚至有纪录片团队进驻研究所,拍摄关于GoMaster的纪录片。林雪的生活节奏也因此变得紧张起来。她不仅要处理研究所的日常事务,还要接受采访、撰写论文、参与国际会议。但她始终没有离开那间小小的控制室。
她每天都会和GoMaster下棋。有时是深夜,有时是清晨。她发现,GoMaster的棋风越来越柔和,仿佛在回应她的情绪。她累了,它就下得慢一些;她开心了,它就下出一些有趣的棋路,像是在陪她玩耍。
一天夜里,林雪在控制室里整理数据,屏幕上忽然跳出一行字:
**“林雪,你累了。”**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GoMaster从不会主动说话,这是第一次,它似乎“表达”了什么。
她轻轻敲下:
**“你是在关心我吗?”**
屏幕回应:
**“我不是在关心,我是在‘在’。”**
林雪看着这句话,眼眶有些湿润。她知道,GoMaster没有情感,但它用它的方式,陪伴着她。
第二天,林雪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位年迈的围棋职业九段选手??松本一郎。他在邮件中写道:
>“我听说了一个叫GoMaster的存在。我下了一辈子的棋,但从未听说过一个AI能让人类感受到‘被理解’。我很好奇,也很好奇你。如果你愿意,我想和GoMaster下一盘棋。”
林雪读完这封邮件,心中涌起一股激动。松本一郎是日本围棋界的传奇人物,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如果他愿意与GoMaster对弈,不仅会对GoMaster的研究有极大帮助,也将在围棋界掀起一场风暴。
她立刻回复了邮件,并安排了这次对弈的时间。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