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至少过万!
要知道,朱大钊原本以为会来的,不过是三四位同辈的族兄弟。他可从来没有想过会来这么多人!
结果永宁告诉他:“其实我祖父在的时候,就有宗室主动上书,故意惹怒我祖父。”
“为什么?”
“因为不想饿死。”
惹怒嘉靖最多被丢进牢狱,不会死还能吃上饭。
朱大钊目瞪口呆,半天没反应过来。
永宁道:“其实早在我父亲登基之前,庞大的宗室就已经让大明不堪重负。当时就有过万宗室挣扎在挨饿的边缘。”
挨饿?
朱大钊道:“难怪祖父从来没有想过回去。”
回去之后,要么被关一辈子,要么就跟这些人一样。
永宁道:“是啊,我父亲最敬佩祖父了。”这个祖父,当然指的是朱厚烨。
孤身一个人,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在大地的尽头打出一片天下。
这样的功绩,已经比得上他们老朱家的开国皇帝洪武爷了。
朱大钊道:“可是这么多人,要如何是好。”
这已经超过他的能力范围了。
永宁道:“陛下现在虽然是联合王国的国王,可按照大明的规矩,您也只是世孙。这事儿您管不了,也不能插手。”
朱大钊道:“我听说,大明藩王有强抢民田的。此事当真?”
“当真,还不是少数。当年我受了那么大委屈,母后都没有收拾冯保,原因就跟这个有关。”
“你确定?”
“是的。当时张居正正在进行税制改良,冯保是他在内廷的臂膀。如果动了冯保,就会让人觉得有隙可乘,进而攻击张居正,导致改革功败垂成。而大明不得不改革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藩王侵占民田情况严重。据说大明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在藩王手中。”
这才是荷兰这边一开口,万历皇帝就把能打包的宗室都打包送上船的根本原因。
把这些藩王打发到荷兰来,就能把被这些藩王侵占的良田收为国有。哪怕不是全部,只是一半,也足以大大改善大明的财政状况。
这一举措,可比张居正的小打小闹要厉害多了。
朱大钊还不信:“可是,这,联合王国远在西洋,这已经等同于流放。这些宗室又怎么可能同意?”
永宁笑道:“这就要问我们的两位姑姑了。”
朱大钊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说的是大姑姑凯瑟琳和二姑姑安妮。
他花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是三姑姑和四姑姑?”
“是的。当年三姑姑和四姑姑抵达满拉嘎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向大明提交了国书,希望由皇室帮忙选夫婿,要求就必须是宗室嫡子出身。”
朱大钊道:“我记得,三姑姑和四姑姑成婚的消息隔了好多年才传到无忧宫。”
永宁道:“当年三姑姑和四姑姑求亲的消息传扬开,宗亲大多都不信。最后选出来的,是两位奉国中尉。”
如果跟琉球王国联姻属于和亲,有违大明皇室祖训。可如果跟嫡支联姻,就是自家人,不属于和亲。只是这样一来,有违华夏千年的同姓不婚的古训。
为了这件事,大明朝堂上还是吵成了一锅粥,最后还是张居正以大局为重力排众议。
奉国中尉是大明庞大宗室群体中的最底层,如果不是因为穷得快饿死了,也不会报名。
永宁道:“这两位奉国中尉封了空头郡王,去了南洋。之后的很多年里,大家都以为他们早就没了。不想,三姑姑成婚后,生了两子一女,四姑姑生的都是闺女,再度向大明求亲。宗亲们这才知道,这天底下不止中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大明宗亲都开始学习法语。
不是因为时髦,而是因为法语是朱厚烨及其子女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掌握法语,有助于他们雀屏中选,从而改变命运。
尤其是塔菲拉勒王国和南非王国先后成立并向大明申请王爵的时候,更是让大明皇室和宗亲们记住了西方的规矩:这里通行同族联姻以巩固王权,讲究嫡庶不婚。
若非如此,当年万历皇帝也不会把永宁送上远赴荷兰的船。
永宁如果留在大明,就只能守寡一辈子。大明的文臣,绝对不会允许她改嫁。而来到荷兰,她还能嫁人,还能拥有自己的婚姻和儿女。
“原来你早就知道!还装!”
“我只是没想到你会那么直接!”
不管怎么说,永宁当初还是个年轻姑娘。大明的年轻姑娘,遇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哪个不羞涩的?
大明本土的女孩子,上至皇室公主,下至平民百姓,她们从来就没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婚事的权力。
夫妇俩正闹着,忽然听得侍从官通报,却是大明宫来人。
来人只是替朱厚烨传话:“王爷让小人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