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都是天主的羔羊,教宗解释圣经,为主的羔羊们指引方向。”
伊丽莎白道:“我记得。您说过,按照这个解释,王国不需要君主也不需要政府,只需要教宗。”
“是啊,可是这样的解释,怕是连枢机主教们都不服,又要如何让各位君主们接受?”
“您说,接受?”
“你还记得出埃及记吗?”
“记得。摩西带领着基督徒们离开埃及,前往天主应许给基督徒的国度,迦南地。”
出埃及记是圣经里关于基督教诞生的篇章,跟伊丽莎白这样的教徒当然倒背如流。
“你说的还是太委婉了,贝丝。不是离开,是逃离。基督徒们本来是埃及的奴隶,被埃及法老们奴役,不堪重负,所以不得不选择逃离。埃及法老是埃及古代君主,基督徒们被埃及法老奴役、压迫,所以才会有反抗。所以,圣经描绘的理想世界里,最初是没有君主的。”
什么?!
石破天惊!
蒙托邦的最后一句话,就宛如一道雷电,重重地劈在伊丽莎白的头顶,震得她两耳嗡嗡作响,大脑根本无法思考。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督徒都在流亡,直到被罗马接受。要知道古罗马是有皇帝的,吃够流亡的苦的基督徒为了在欧罗巴扎下根,这才接受君主制。‘国王和领主对领地的权力受天主庇护。’这一思想,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且被广为接受。”
所谓君权神授,根本就不是基督教最初的教义。
接受了君主制,基督教才变成了天主教。
蒙托邦道:“虽然接受了君主,但是教会的理想始终是由教堂担负起地方基层机构的职能。”
罗马教廷心目中的理想国,就是端坐在王座上的傀儡君主,把整个王国交给教会,让教会依据建立在世界各地的教堂、修道院来治理国家。
“无政府主义?”
伊丽莎白喃喃地道。
圣经什么的,她太过熟悉,因为熟悉,所以反而忽略了其中的矛盾之处。
对于欧罗巴这片土地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