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彬的神态和口气的变化,连旁观的人都注意到了。
朱厚烨这才答道:“我是建文遗脉。”
哈?
这跟他打听的消息不一样啊。
不过,再一想,也只有建文遗脉了。
大明对宗亲的管理非常严格,更别说从明仁宗颁布的禁海令,使得宗亲根本就没有机会漂洋过海,抵达十万里海路之外的欧罗巴。
“请问殿下是否有证据。”
“族谱算不算?”
族谱?W?a?n?g?址?F?a?b?u?页?í????ù?w?ε?n?????????5?﹒??????
当然算!
一行人直接跟朱厚烨去了书房。只见朱厚烨从书房柜子的暗格里捧出一只圣体匣式的黄金首饰盒。
只不过,这只首饰盒里装的不是首饰,而是一只紫檀木盒,紫檀木盒里放着两卷卷轴。
朱厚烨双手捧起其中一卷,递给魏彬。魏彬连忙双手高举国头顶,接过来。
其实第一眼,魏彬就认出来了,这是南京织造府专门制作的七色圣旨,七色缂丝云纹织锦,玉轴,有银龙纹样,缂丝云纹一丝儿不错。
“这是,南京织造府的?”
“是的。当年先祖逃出南京的时候,就曾经带走一部分宫中珍藏。这两卷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是南京博物馆的复刻品。
至于上面的族谱,是朱厚烨自己默写上去的。
朱厚烨穿越前的历史上,曾经出过两次建文遗脉疑案,其中的建文族谱就是留下的文献之一。后来网络发达起来,有人又根据这份文献进行了推演,指出了其中的几个疑点,并发展出了一套明朝皇帝钓鱼的阴谋论来。
毕竟建文帝叫做朱允炆,而他的堂兄弟、后来的明仁宗叫做朱高炽,一个允,一个高,一个嫡支一个庶支,中间的字,自然是不同的。
后来又冒出了一个自称老朱家的人,也拿出了一份族谱,跟那份文献就差了前面三辈中间的字。
那次的网络吃瓜大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朱厚烨当然是其中之一。
而他默写的这份族谱,就是老人拿出来的,因为很多大佬都说这份很靠谱。可巧,当时他投资了一部关于明朝的剧,并且作为暑期历练,亲自盯着服化道,所以当成资料,记下了那份族谱。
朱厚烨递出这份族谱的时候,心里还在打鼓,可是魏彬根本就不敢打开,而是捧在手里,弓着身,道:“请问殿下,不知道老王爷何在,奴婢应当拜见。”
“吾之父兄不在此世间。”
“这,奴婢斗胆,不知发生了何事。”
“海啸。”
“海啸?”魏彬不明白。
他还真没见过海啸。
“是的。海岛最怕的是海啸,可是南洋诸岛,别的不多,地动和海啸却十分频繁。那年的海啸特别大,我当时年幼淘气,驾船追着大鲲玩儿,结果遇到了虎鲸群,被扯着船锚拖行了一整天。等我们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回去,岛上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甚至因为附近多出了一座火山岛,还让我们一度以为找错了地方。”
“啊,是,是奴婢失礼了,请殿下节哀。”
朱厚烨指了指卷轴,道:“这个,原本供奉在祠堂里,我是在石头的夹缝里找到的。外头的金丝楠木盒子裂了,中间的锦盒也泡了水,倒是里面紫檀木盒完好无损。”
魏彬道:“这……启禀殿下,奴婢需要带着这份族谱回禀皇上。”
朱厚烨没说话。
魏彬道:“殿下,请您海涵。”
“好吧。”朱厚烨想了想,道:“大伴能执掌司礼监,自然是个聪明人,想必已经看出来了,我正在这边跟人争天下,不可能回去。希望你能代替我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这,这是自然。”
显然朱厚烨对嘉靖的称呼,让魏彬很不习惯。
“我希望皇帝能把南洋诸岛赐予我做封地。”
“这,殿下,请不要为难奴婢。这,这……”
“好了,你当我对大明一无所知吗?当年仁宗下了禁海令,从此片板不得下海,大明朝早就放弃了海外诸岛。当年周天子是怎么册封秦国的?慷他人之慨不会,抄作业也不会吗?即便什么都没有了,那里依旧是我的故乡,我最后的念想!”
朱厚烨的脾气一上来,魏彬就更软了。
他道:“殿下,您的心情,奴婢非常理解。可是皇爷也为难呐~!”
“为难?能有什么为难的?不就是被祖宗家法约束着,没有税收,穷的?!你告诉他,就说,册封之后,我是大明的藩王,我会依礼对朝廷进贡,我的商队也会依法向朝廷纳税。该给他的税银,我一个铜板都不会少他。再加上我这里用度需要回大明采买,商税不好说,光采买的钱,我每年有价值三十万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