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大、脾气比男人暴、胆子比男人大、脑子比……比猪还不如的一个人,怎么几天功夫,手段竟如此的老辣、练达!
尹宏心里叹道:
唉,今后谁要是再说我拿我这太后妹妹当枪使,老子就和他拼命!
……
随着卧虎滩惨败的战报从镇边府传来,每天都有新的军报从北部边境以十万火急的方式传送京城。
人们四方打探新传来的军报内容,尤其是那些有子弟随军出征的家庭,更是千方百计想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有那些人侥幸撤回到镇边府。
而在关心自己家子弟安危的、野烦大军是否会乘胜南下等等猜测的同时,大家都共同关心着一个人的命运
——周王世子夏羽的情况如何!
除了他是周王夏轩的嫡长子,周王世子外;
他还是仁化帝君的长兄;
母后帝太后的外甥;
安国公尹宏的外甥;
这么多“头衔”
前边,还都得加个字——“亲”
!
尽管夏羽年纪不大,可这么多“亲”
着实让他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关键性人物。
……
夏羽归来的消息是接到第一份军报后的第十五天傍晚。
手持军报的驿卒在帝宫大门外翻身下马,大喊着:
“军报,镇边府军报,十万火急!”
冲到帝宫日昇门驿报加急室;
加急室职班差役接过密封的军报,飞速浏览了一下封简外贴着的摘要;
这种加急文书一般都在封简外有简略的内容提要,如果是机密军情,为了保密,又要让各处接送人员知道事体紧急就会写三、五个“急”
字;
现在差役手上拿的就是写了五个“急”
的加急加密军报。
最近北边是朝廷关注的焦点,镇边府来的加急加密军报那是耽搁不得;
于是,这份写着五个“急”
字的军报第一时间就送到了尹太后的面前。
……
“世子夏羽已安抵,现与随护十人于府衙驻马待命!”
随报附有一张书简,只有四个字
“大事密奏”
没有落款,可尹太后认得,这是他大外甥夏羽的亲笔。
就这么短短的十几个字,看似简单,可内容不简单;
夏羽活着到了镇边府,从哪里到的镇边府、怎么到的、之前去了哪、什么叫府衙驻马?
之前就听人言,镇边府太守苏文焕是个老成持重,行事缜密之人,看了这份简短军报,尹太后知道,夏羽绝不是简单的逃回;
如果是,苏焕文不会把一个亲王世子软禁在府衙,正因为简短,说明事关重大,怕军报在路上发生万一的遗失,走漏机密;
镇边府的人把世子夏羽软禁了!
而且有夏羽的四字书,说了有大事要密奏。
……
在尹太后众多子侄外甥中,别看由她主导过继了幼年的夏懋为子并立为帝君,其实她最喜欢的还是这个大外甥夏羽;
尽管她和自己的那位孪生妹妹总是“掐”
得不亦乐乎。
她觉得,在众多小辈中,这位大外甥最象她,都是那么爱“学习”
,没有贵族子弟的骄横与肤浅。
看着军报,想起密探们报来的消息,自己那位妹妹自打听说平北军败,就整天寻死觅活,追着周王夏轩要儿子;
本来尹太后一直担心她这位妹妹什么时候会“杀”
进宫来,找自己来讨儿子,她都不知该怎么应付。
现在知道大外甥还活着,而且还在夏境,她心即刻安稳了。
除了拿自己那个“冤家”
妹妹没辙,尹太后觉得,这天下没什么是她应付不了的。
她拿着军报看了看,回手把军报递给一旁垂手侍立的慈宁宫总管、新任侦秘密司总都监事赵兴义道:
“赵头,看看,这是多好的消息!”
赵兴义三十多岁,白白净净的一个小胖子;
他虽自小净身,可不是宫里出身的宦者,不是所有净身的都能被选进宫里;
当年他家穷,在他十岁上净身后,因没钱打点选人的老公公,就被淘汰了。
看看就要白挨一刀,京里一大户人家出钱买了他,这大户就是大夏开国八大勋公之一的安国公府。
在大夏,除了帝宫和亲王、郡王府可以用宦者外,八大国公府也可以饲用宦者;
只不过,帝宫和王府的宦者由朝廷调拨,而国公府则需自己花钱去购买;
而且国公府的用宦者的名额有限制,不得超过三十名。
赵兴义十岁被买入安国公府,一直是做大小姐尹秀蓉的贴身奴;
后来大小姐尹秀蓉被选入宫,被册封为宣明帝后,赵兴义就做为陪嫁跟着大小姐进了宫,慢慢成为帝后宫——坤和宫总管。
等大小姐由帝后升格为母后帝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