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后(歷史)
元始三年
立秋
青州发生蝗灾,灾民数十万,有上万人聚眾造反。
大司马王莽下令镇压,又从各郡县徵调粮食,賑灾青州。
同时,王莽又在朝廷里排除异己,將反对者罢免,提拔对自己阿諛奉承之人。
秭归县受到影响,躺平了好几年的吕县令提前告老还乡,新上任的张县令来到秭归县。
张县令一到秭归县,就下令建造孔庙和周公庙,还要给王莽建庙。
难怪他能当县令,原来是这个原因。
为了建造这些庙,自然是要临时增加徭役和赋税。
张县令召集各个乡嗇夫和里正去县署开会,给各个乡里分派徭役赋税指標。
王家里被分配了二十个徭役指標。
但是,里正苏翼和乡嗇夫苏喆(苏宸),都主动请缨,愿意承担更多徭役赋税。
“为了朝廷,为了国家,我们本就应该多多付出,这是我们王家里的荣幸!”
苏家兄弟的表態,让张县令很满意。
於是,张县令给王家里的徭役指標提升到了四十个,还增加了王家里的赋税。
“小苏啊,你们两个很有前途!县尊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县署会议结束后,县主簿对苏家兄弟表扬。
“这些都是应该的!”
“为了大汉!为了朝廷!为了天下苍生!我辈义不容辞!”
苏喆(苏宸)喊得很大声,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忠君爱国的浩然正气。
“好!很有精神!”
张县令恰好路过,对苏喆(苏宸)拍手称讚。
翌日
王家里
回到王家里的苏家兄弟,开始安排徭役,四十个徭役指標,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乡亲们开会啦开会啦!里正有话讲!”
佃农小范在王家里挨家挨户敲锣打鼓。
各家各户都派人去打穀场集结。
苏家兄弟直截了当,说明情况。
“昨天呢,我们去县署开会,县里要征派徭役,咱们王家里,要出四十个徭役。”
“有没有自愿去徭役的啊,有的话,这次去了,下次就不用去了啊。”
自然是不可能有自愿去徭役的,所有乡民都议论纷纷。
王家里原来的乡民,早就破產卖田了,这些乡民都是郑县令时期新搬进来的。
苏喆(苏宸)没有亲自点名谁谁谁去服徭役,这样容易得罪人。
他把矛盾转移给了乡民们。
“四十个徭役指標,乡亲们都可以推荐自己认为合適的人去服徭役。”
此话一出,乡民们炸了。
乡里乡亲的,不可能没有矛盾。
今天你家的鸡跑我家拉屎,明天我家的牛啃了你家的禾苗。
今天你跟我媳妇多说了两句话,眉来眼去,明天我对你女儿开黄腔,让你女儿委屈。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日积月累下来,其实真的很容易闹出人命。
淳朴善良没看到,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倒是常有。
大家都故意把自己平常看不顺眼的人推荐去服徭役。
本就互相有矛盾的乡民们,互相之间更加憎恨对方。
不过,当著这么多人都面故意推荐对方服徭役,还是挺难的。
有矛盾是一回事,当眾爆发是另一回事。
所以,苏喆(苏宸)也想好了。
他又转口说道:“既然大家都想不到推荐者,那就这样吧,每个人都可以推荐三个不去服徭役的人,我们里还有一百二十多个男丁,推荐多的八十多个人不用服徭役,推荐最少的四十个人,去服徭役。”
这样做,乡民们就放心大胆推荐了。
毕竟不会得罪人。
眾人互相推荐对方不去徭役,推荐最少的四十个人,肯定是人脉关係最差的四十个人,让他们去服徭役,剩下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意见,因为剩下的大多数人肯定跟他们四十个关係不是很好,如果关係好,肯定会推荐他们不去服徭役,怎么会成为推荐最少的四十个之一呢
於是,苏翼在旁边记录。
最后,数据一统计,四十个平日里人脉关係比较差的农民,成为了这次的服徭役者。
他们情绪不满,想闹事,但其他不用服徭役的乡民,不仅不帮他们,反而还一脸幸灾乐祸看热闹。
“看吧笑吧你们就,等他们家破人亡了,下次就轮到你们了。”
苏喆(苏宸)在內心冷笑著。
这些百姓是这样的,他们可不会同情跟他们一样的其他底层人,相反,他们更愿意互相伤害。
驭人之术,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