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月后(歷史)
鸿嘉二年
立秋
里正被谋害,县署派人搜寻凶手,但没有找到。
最后,县令不想因为一个无法破案的凶杀案影响自己的政绩,於是命令县署掾吏给里正案强行提前结案,判定为自杀。
被掐死割喉的里正一家人,被明察秋毫的县令判定为自杀。
里正没有亲戚,家產都被官府充公。
县署公开拍卖里正的家產。
王家里的百姓都买不起。
苏蒙(苏宸)打算以后买,最近手头紧,没钱,刚偷的钱都拿去交私塾学费了。
这个时代学习的成本是很高的,一年私塾竟然要一万铜钱。
一个自耕农,一年不吃不喝也才赚6000铜钱,把日常的吃穿用度消费扣除,再把赋税扣除,每年也就能积攒三四百枚铜钱。
所以说,对於一个普通自耕农家庭而言,想让自己家的孩子上蒙学识字算数,起码得攒二十五年的钱才能上一年蒙学。
这还只是蒙学,只教最基本的识字算数和一些常识,比如顺带教《论语》这种基础经书。
如果想学习更加深奥的儒学內容,比如四书五经,那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铜钱的成本了。
你就算把自耕农一家人都卖了,他也学不起。
所以识字率低也是正常的。
成本太高了。
苏蒙(苏宸)一共从里正家偷到了三枚金饼,价值三万钱。
其中两万钱用来交两个儿子的蒙学学费,另外一万钱用来贿赂县署,买了里正的位置。
里正案结案了,需要確立一个新的里正。
苏蒙(苏宸)被县署任命为王家里的里正。
富农让后代学蒙学,豪强让后代学四书五经。
县城
陈家学馆
这是一个姓陈的老儒生开的蒙学私塾,收费也是大部分地区的標准价格,一个孩子一年一万钱。
“三年识字,五年算数,如若不然,悉数退款!”
这是陈家学馆的宣传。
五年內让你家孩子学会识字算数和论语等基本知识,如果做不到,你交的学费全额退还给你。
学馆提供住宿和伙食,包吃包住,住宿钱和伙食钱已经算进一万钱的学费里了。
学馆里大部分都是富农家的孩子,少部分是豪强和自耕农的孩子。
大部分豪强都更愿意请私人家教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私塾,所以只有极少数豪强家的孩子上私塾。
大部分自耕农根本没钱上私塾,只有极少数上进心强烈的自耕农,省吃俭用攒钱让孩子上私塾,企图望子成龙。
九岁的苏喆和四岁的苏翼,在一起上学。
又一年后(歷史)
鸿嘉三年
立冬
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打败了后宫所有竞爭对手。
在绝对的美貌面前,阴谋诡计根本没有用。
你在皇帝面前心机耍得再好,长的不够漂亮,皇帝连看一眼都不屑於。
赵飞燕被立为皇后。
各地的郡县长官都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南郡太守声称在南郡有祥瑞降世,这是昭示有贤后治国,大汉必定繁荣昌盛。
秭归县县令也“无意中”在郊外发现祥瑞,城外郊野凭空出现了一座石头神兽像,这是神兽降世,落地化为石头。
这说明大汉有贤后降世,明君贤后,国运昌隆。
也有百姓声称看到是工匠们打造了这座神兽石像,不是神兽下凡变成石头。
这种造谣生事的刁民,自然是被明察秋毫的县令逮捕入狱,当天夜里就在监狱里畏罪自杀。
为了升官,县令又临时增加徭役,要为皇后赵飞燕建造大型神庙供奉。
王家里又迎来了悲惨的一年。
许多农户哭喊著不肯去徭役。
嗇夫则是把人强行带走。
里正苏蒙(苏宸)则是苦口婆心安慰著乡民们:“乡亲们不必如此,只是一个月的徭役,明天春耕前肯定能回来,不会耽误农耕的。”
皇帝只是对皇后赵飞燕的宠爱多了一分,地方的郡县长官们就会揣摩上意,为了这一分的宠爱,不惜耗尽民脂民膏。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王家里的普通农户身上,就是家破人亡的悲剧。
苏蒙(苏宸)一边劝说,一边心里羡慕:“奈奈的熊,等將来我做了官,我也要发动徭役,给我家的狗子建神庙。”
苏宸又立下一个伟大的宏愿。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苏家的资金已经充裕起来了。
今年的净收入一共是6万铜钱。
【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