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生,在朱守斋的寥寥几语中转瞬即过。
鲜血、背叛、隐忍、坚持,朱橚还是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接触到隐藏在史书下的历史一角。
“昌黎先生和李文公虽然排佛,有过不少著作,想要向世人弘扬儒学的仁义道德来挽回颓势,可惜。”
昌黎先生乃唐朝礼部尚书韩愈,李文公则是唐朝东南节度使李翱,两人的努力终究无法触及佛学之核心,最终失败了。
朱橚陷入了沉默,良久才开口说道,“所以之后就有了北宋五子,有了濂溪先生、横渠先生他们的开端,二程的繁盛,最后是集大成的朱圣。”
濂溪先生是写出了《爱莲说》的周敦颐,横渠先生则是说出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
“不错,之后的先辈们换了一种方法,他们开始用心研习佛学,将佛家的诸多思想一一解构,让儒学才焕然一新。”
朱守斋的往事只从隋朝说到的北宋就戛然而止,可后面的事情朱橚就再清楚不过。
因为翰林院内的藏书,更多的还是宋朝以来程朱理学衍生的诸多著作。
“多谢老先生教诲,在下今日才知程朱理学之前,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朱橚恭敬地给对方行了一礼。
朱守斋见状只是悠然地说道,“小友,佛学和儒、道的道统之争老夫已经讲完了,接下来心学和理学的故事,就要由你来讲了。”
他的眼神灼灼地看着对方,让朱橚颇有压力,仿佛身处隋唐时期的儒生,面临佛家庞大的攻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