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刘崇让刚冲出寿州城,就遇到了后周军的埋伏。
他本就没经历过多少恶战,见后周军势大,又怕自己战死,竟当场缴械投降,还把寿州城内粮草断绝、士兵饥疲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柴荣。
消息传回寿州,刘仁赡正在城楼上巡查,听到亲兵的禀报,他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口鲜血“噗”
地喷在城砖上。
他指着城外的方向,气得浑身抖:“逆子!
你这个逆子!
我刘家世代忠良,竟出了你这样贪生怕死的东西!
我刘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没过多久,后周军把刘崇让押到城下,让他对着城内喊话,劝刘仁赡投降。
刘仁赡看着城楼下苟且偷生的儿子,气得拔出佩剑,就要冲下楼去斩了他。
身边的将领们赶紧拉住他,苦苦哀求:“将军!
公子年轻糊涂,一时犯错,可他终究是您的儿子啊!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斩了公子,只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刘仁赡挣扎着,眼泪和鲜血顺着脸颊流下,他看着城楼下不知羞耻的儿子,又看了看身边苦苦劝阻的将士,最终无力地垂下佩剑。
他咬着牙下令:“把这逆子押上来!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杖责一百,关入大牢,等城破之日,再与他清算!”
一百杖下去,刘崇让昏死过去,被拖入大牢。
刘仁赡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连绵的后周军营,又摸了摸胸口的伤口,心中满是悲凉——粮草断绝、援军无望、儿子降敌,寿州城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可他依旧握紧了手中的佩剑,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只要我刘仁赡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让后周军踏进城一步!”
四、清流破关:赵匡胤奇袭立威名,潜龙在渊蓄势谋
柴荣亲率大军围攻寿州时,并未将所有兵力都困在一城之下——他深知南唐在淮南布有重兵,若不扫清外围据点,寿州援军迟早会卷土重来。
于是,他点了赵匡胤的将,命其率领两千骑兵,突袭南唐在滁州的屏障——清流关。
这清流关,坐落于滁州西南的群山之间,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守关的南唐将领皇甫晖,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早年曾在北方与契丹交战,颇有战功。
得知赵匡胤只带两千人来攻,他站在关楼上,看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周军方向,忍不住哈哈大笑:“赵匡胤这黄口小儿,怕是没见过清流关的险峻!
就凭他那点人马,还想过我这关?简直是白日做梦!”
他当即下令,在山道上布满绊马索,又在关楼两侧架起强弩,只等周军来攻——在他看来,赵匡胤若敢强攻,只会被箭雨射成筛子,根本近不了关楼。
可皇甫晖没想到,赵匡胤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强攻。
抵达清流关附近后,他并未急于进军,而是先派斥候探查地形。
当得知山后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可绕到清流关后方时,他立刻定下奇袭之计。
当天夜里,月色被乌云遮住,山间伸手不见五指。
赵匡胤亲自率领两千骑兵,牵着马、踩着碎石,沿着狭窄的小路悄悄绕到山后。
山路陡峭,不少士兵脚下打滑,摔得满身是伤,却没人敢出半点声响——赵匡胤早已下令,“敢喧哗者,立斩”
。
三更时分,周军终于绕到清流关后方的平地上。
赵匡胤一声令下,士兵们翻身上马,举起火把,朝着关楼后方的南唐军营猛冲过去。
一时间,马蹄声、喊杀声、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山谷里炸开,南唐守军从睡梦中惊醒,看到漫山遍野的火把,还以为是周军主力来了,顿时乱作一团。
而此时的皇甫晖,还在中军大帐里喝酒。
他自认为清流关固若金汤,根本没把赵匡胤放在眼里,正和副将猜拳行令,酒壶里的酒刚喝到一半,就听到帐外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怎么回事?”
皇甫晖猛地站起身,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不等副将回话,就有亲兵慌慌张张跑进来:“将军!
不好了!
周军从关后杀进来了!”
皇甫晖吓得魂飞魄散,连盔甲都来不及穿戴整齐,只胡乱披了件铠甲,就提着刀冲出大帐。
刚翻身上马,就看到一道黑影朝着自己冲来——正是赵匡胤!
赵匡胤骑着战马,手持一柄长刀,眼神锐利如鹰,隔着老远就大喝一声:“皇甫晖!
下马受降,饶你不死!
若敢抵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皇甫晖本就慌了神,被赵匡胤的气势震慑,竟一时忘了拔刀。
等他反应过来,赵匡胤已经冲到近前,手中长刀带着风声劈来——皇甫晖下意识地抬手去挡,只听“咔嚓”
一声,长刀竟直接砍断了他头盔的系带,头盔“哐当”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