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只等一个火星,就能烧起冲天大火。
这一次,他能如愿把中原踩在脚下吗?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趟“溜达”
,最终会让他把性命都丢在中原的土地上。
二、刘知远的&0t;闷声大财&0t;:从跟班到开国皇帝的逆袭
后晋的军队里,有个叫刘知远的将领,总爱眯着眼睛看事儿。
他不像景延广那样咋咋呼呼,也不似石重贵那般冲动,整日里捧着个粗瓷茶杯,在太原的军帐里慢悠悠地喝着,仿佛眼前的刀光剑影都与他无关。
那会儿契丹铁骑都快踏到黄河边了,开封城里的石重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道道圣旨催着各地将领出兵救援。
刘知远的帐下,年轻的郭威按捺不住,掀帘进来时,甲胄上的铜片还在叮当作响:“将军!
契丹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再不出兵,开封城怕是要守不住了!
咱们就眼睁睁看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知远慢悠悠放下茶杯,指腹蹭了蹭下巴上的胡茬,眼里闪过一丝精光:“急什么?”
他往地图上一指,指尖落在开封与太原之间,“石重贵想当硬骨头,就让他去跟契丹人拼。
他们俩斗得越凶,咱们越安全。
等他们两败俱伤,咱们再出手,这才叫坐收渔翁之利。”
郭威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挠着头笑了:“将军高见!
是我急糊涂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开封城破的消息就传到了太原。
耶律德光穿着中原皇帝的衮龙袍,在皇宫里接受百官朝拜,而石重贵一家则被铁链锁着,像牲口似的被押往草原。
那支北上的队伍里,有哭哭啼啼的后妃,有面如死灰的宦官,还有几个挣扎着回头望开封城的老臣,尘土飞扬中,满是屈辱与悲凉。
刘知远站在太原城头,望着南方尘土扬起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机会来了!”
三天后,太原城张灯结彩,刘知远在府衙前筑起高台,登基称帝,国号“汉”
,史称后汉。
他穿着临时赶制的龙袍,对着台下黑压压的百姓和士兵,声音洪亮如钟:“契丹蛮夷,祸乱中原;石氏昏庸,丧权辱国!
我刘知远,今日在此称帝,就是要带领大家驱逐鞑虏,拯救中原百姓于水火!”
台下先是一片寂静,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满是将信将疑。
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偷偷跟身边人嘀咕:“这时候冒出来当皇帝,靠谱吗?前两年石重贵也说要硬气,结果呢?”
旁边的老汉叹了口气:“谁知道呢?这年头,皇帝换得比唱戏的还勤,能让咱们吃饱饭就行。”
刘知远看出了百姓的疑虑,知道光喊口号没用。
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减免全国赋税,尤其是战乱地区,三年内免征粮草。
消息传下去,百姓们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眼里的光明显亮了些。
有天,刘知远微服私访,刚走到太原城外的一个村子,就见县衙门口跪着个老汉,花白的头乱糟糟的,怀里抱着个破瓦罐,哭得老泪纵横。
衙役拿着水火棍在旁边呵斥:“哭什么哭?交不上税就去坐牢!”
刘知远赶紧上前拦住,问老汉:“老人家,这是怎么了?”
老汉抬头一看,见是个穿着粗布袍子的中年人,不像官差,就哽咽着说:“官爷,俺家去年的粮食被契丹兵抢了,今年开春又下了场冰雹,地里的苗全毁了……这税,俺是真交不上啊!
可衙役说,交不上就抓俺儿子去当兵……”
刘知远听着,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他对老汉说:“老人家,你起来。
我就是刘知远。”
老汉愣住了,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扑通”
一声跪下,连连磕头:“陛下!
陛下救救俺吧!”
“你别怕。”
刘知远扶起老汉,声音温和却有力,“朕已经下了旨,这税啊,不用交了。
你好好种地,朝廷还会给你种子。
只要肯下力气,日子一定能好起来。”
旁边的衙役早就吓得脸色白,“噗通”
跪在地上:“陛下恕罪!
小的不知是陛下……”
刘知远瞪了他一眼:“以后给我记着,百姓的日子过不好,你们这官也别想当!”
消息很快传开,那老汉逢人就说:“刘皇帝真是大好人啊!
亲自给俺松绑,还免了税,这样的皇帝,俺们信得过!”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拥戴刘知远。
有人把家里藏着的粮食拿出来,送到军营;有年轻小伙主动报名参军,说要跟着刘皇帝打契丹。
没几个月,刘知远就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太原城成了中原百姓心中的一块净土。
只是,这乱世的根基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