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基那天,他穿着十二章纹的龙袍,站在洛阳的天坛上祭天,国号“大梁”
,改元开平。
站在他身边的唐朝旧臣,有的低头流泪,有的强装笑脸,可谁都不敢吭声。
大唐,这个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的王朝,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朱雀大街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贞观之治的繁华,见证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也见证了这一刻的落幕——它们的眼睛被岁月磨得模糊,像在为一个时代默哀。
可乱世还没结束。
朱温称帝后,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在河东竖起了反旗,手里的三支箭,时时刻刻瞄准着汴州;江南的杨行密、四川的王建,也纷纷称帝称王,天下成了个大棋盘,谁都想当最后的赢家。
朱温从草根逆袭成了枭雄,可这龙椅坐得稳吗?李存勖能不能完成父亲的遗愿?那些在乱世里挣扎的百姓,又要等到何时才能看见太平?且看下文分解!
一、朱温的&0t;黑化升级&0t;:从投机者到野心家的蜕变
投降唐朝后的朱温,紧紧地攥着那枚刻有“宣武军节度使”
字样的铜印,仿佛这小小的铜印就是开启天下的钥匙一般。
他将这枚铜印视为自己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身份来实现更大的野心。
朱温把节度使府设在了汴州城的中心地带,那原本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宅院,但在他的精心打造下,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堪比王府的坚固堡垒。
门前立起了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张牙舞爪,气势磅礴;院子里不仅挖了藏兵的地道,还设有重重机关,以确保安全;而书房里则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原地图,上面详细地标注着黄河、淮河等主要河流的支流,这些支流被他用鲜艳的朱砂标记得清清楚楚。
每天清晨,朱温都会早早地来到书房,站在那幅地图前,凝视着上面的每一处细节。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时而停留在郓州、兖州等地,时而又在其他地方徘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天下就像一块刚出锅的肥肉,得趁热一口口地啃,凉了可就不好嚼啦。”
他深知,要想称霸天下,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和计划,而这幅地图便是他实现野心的重要工具。
谋士敬翔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眼前的朱温。
他注意到朱温的眼中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光,那是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敬翔深知朱温的野心,但他也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
敬翔轻声提醒道:“将军,如今藩镇林立,个个都不是善茬。
他们手握重兵,势力强大,如果我们光靠刀枪硬拼,恐怕会引起其他藩镇的联合攻击,到时候我们可就难以招架了。”
朱温听后,咧嘴一笑,露出了两排黄牙。
他手中紧握着铁尺,用力地在地图上一拍,出清脆的响声。
“敬先生,你放心吧。”
朱温自信地说道,“我朱温的脑子,转得比刀还快。
硬的不行,我们就来软的;明的不成,我们就来暗的。
这天下,从来都是给那些会算计的人坐的。”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狡黠和果断,仿佛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敬翔看着朱温,心中不禁对他的智慧和谋略产生了一丝敬佩。
没过多久,郓州就成为了他精心策划的个目标。
郓州节度使朱瑄,与他同姓,本应是一家人,但朱瑄仗着手中握有几万精锐之师,在山东地区肆意妄为,早已成为朱温扩张道路上的一块巨大绊脚石。
朱温心生一计,眼珠一转,一个绝妙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
他立刻派遣使者,携带丰厚的礼物前往郓州,去拜见朱瑄。
使者见到朱瑄后,满脸谄媚地笑着说道:“朱兄啊,小弟近日有一事相求。
那淄州的李师悦实在是太不识趣了,竟然霸占了我的盐道,这让小弟我损失惨重啊!
所以,小弟我决定出兵去收拾他一下。
不过呢,小弟的军队需要路过您的郓州城,还望朱兄能够行个方便,让小弟的兵马借道而过。
当然啦,小弟保证绝对不会打扰到郓州的百姓,事后小弟必定会有一份厚礼相谢!”
朱瑄与李师悦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当他得知要去攻打淄州时,甚至没有丝毫犹豫便立刻应承下来。
他不仅亲自前往城门迎接朱温的先锋官,还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来款待对方。
酒过三巡,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朱瑄满脸笑容地举起酒杯,正准备向先锋官敬酒时,突然间,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如雷霆般从城外传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瑄心中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中的酒杯差点滑落。
朱瑄下意识地想要站起身来,然而,就在他刚要有所动作的一刹那,只见那先锋官猛地将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出清脆的碎裂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