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胜利的第三天,入秋了,天气开始有些转凉。
在军帐中,刘一川被饿醒了。
他缓缓的睁开了双眼,望了望四周,周围全部都是伤员。
他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幸存下来了,正在军帐里面养伤。
他拿起身边的一根拐杖,一杵一拐的望外面走。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营地里四处飘荡着饭菜的香味。
他慢慢挪步到伙房,想要寻求一碗面条。
刚刚拉开伙房的门,就感觉到浑身酸痛,立马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那几个伙夫注意到了这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你就坐那儿,别过来,小心烫着你!”
这个伙夫里面走了过去,把他搀扶着坐到门口了的凳子上。
伙夫没有认出刘一川来,因为他被纱布包的严严实实的。
“想吃点什么,我看看有没有。”
伙夫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但是语气很温和。
“可以的话,我想吃碗面条。”
“刚好有,我给你煮。”
刘一川微微的笑了笑,感谢了这个伙房。
在焦急等待着这几天第一顿饭的时候,他意外的听见了前来领饭的两个人之间的谈话。
“你知道吗,我听前三天去剿匪的一个士兵说,那天晚上要不是一个手拿长枪的士兵吸引了大部分山贼的注意力,他可能今天就在另外一边了。”
“我知道!
我知道!
听说了,要不是情况紧急,加上雨太大,要不然就可以确定是谁了。”
“他可真是天神下凡啊,枪法真不错。”
两个士兵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伙夫提给他们的四桶饭菜,一起聊着天就走了。
刘一川听在心里,因为他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
“来孩子,快吃了吧,看你都饿坏了。”
伙夫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加了青菜和鸡蛋。
刘一川小心翼翼的接过这碗面,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饿了快三天的刘一川今天终于吃下了第一口食物。
“慢点,慢点,孩子别那么急,还多,没人和你抢……”
刘一川自顾自的吃着面条,那一刻他心里暖洋洋的。
身体突然就感觉没有那么疼痛了。
一封信寄到了吴将军的帐中,信中写到谢家特别感谢吴将军的拔刀相助,对吴将军死去的战士们表示惋惜,痛心。
并提及郭梁和刘一川帮助谢公子,现如今才知道他们拜在将军麾下,三日后的谢公子生辰宴,希望你和郭梁还有刘一川可以来到谢府参加宴会。
这封信是谢家派人送来的,吴将军认为有必要去参加这个生辰宴,毕竟谢家家大业大,只手遮天,邀请自己,是自己的荣幸,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地方军的将军。
突然,一个士兵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吴将军!
刘一川不见了!”
这个士兵一直照顾着刘一川,没想到吃个饭的功夫刘一川就不见了。
他害怕吴将军怪罪下来,就急匆匆的跑过来找吴将军。
“那你还在这儿干嘛,快去找啊!”
几十个人在驻扎点里四处寻找着刘一川的踪迹。
最后,吴将军终于在伙房里找到了正在大快朵颐的刘一川。
看到刘一川的那一刻,吴将军放下了心。
“你个泼皮,醒了乱跑什么?”
“我这好久没吃东西了,饿的实在不行”
刘一川一脸无辜的看着吴将军。
“没事就好,还能吃饭就是没事。”
吴将军示意刘一川继续吃,不要凉了。
转过身问:“你们把那天晚上那位舞枪的战士找到没有,我要重赏。”
从战士摇了摇头,表示当时人人着与自卫,又在下雨,山贼又多,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刘一川,你赶紧吃,等一下和你说一件事。”
刘一川端着碗点了点头。
河边,亲卫队的训练地点。
微风无雨微凉。
郭梁站在这里,与其他亲卫队队员盘谈着。
从那次剿匪下来后,他涨了不少经验,但是就是每每闭眼就会想起那天晚上,下着雨,山贼们恶狠狠的盯着自己,手起刀落,血肉横飞。
每次想到这些他都会做恶魔,特别是那次村庄里那地狱般的场景,简直让他记忆犹新。
郭梁想要询问破解之法,所以来问问这些老前辈,问一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要不然你睡觉前锻炼一下,把自己弄的疲惫了,自然就睡着了。”
“你那个方法不行,我来告诉你吧,你可以试一下睡觉之前和他们聊一会天,然后睡觉的时候想聊天的内容。”
郭梁若有所思的说:“这样真的好吗?我今天回去就试一试。”
……
郭梁活了这么久,这样子的场面所以人经历过了一次都会有所影响,只是影响的大小罢了。
郭梁仿佛学习到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