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敏前脚答应的好好的,后脚怎么就找到工作了?
原本他可以以救世主的身份指挥孙晓敏读书增加文化水平,即便将来没法进入编辑部,也有机会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眼下一切都完了。
“林卫民,开会了!”
“卫民,知道今天开会的内容吗?”
“我上哪里知道?几个意思?”
“我听说咱们编辑部也要响应国家号召,搞第三产业了。”
“搞就搞呗?反正我是不参与的。”
“你傻呀!如今编辑部工资都发不出来,好些人都找关系要进第三产业,你还不去?”
在林卫民看来,什么三产,都跟他弟弟那个混不吝的人一样,不就是个体户吗?
他以前最瞧不上这种人了。
林卫民一心想要从政的,但是没有那个实力,加上他父母退休的早,只能给他安排进了编辑部里。
“来了不少新面孔啊?不会三产已经搭建起来了吧?”
“怎么可能?我们《春芽月刊》是上级部门拨款形式的,哪里有钱自己搭建三产?”
“都静一静,安静一下!”
开场白就是冗长枯燥的介绍。
好些人都昏昏欲睡,林卫民却瞪大双眼,展现出自己的不同。
“刘律师,您来说几句吧?”
“我就不说了,看得出大家也不想听我废话。我今天来就是代表交大书友会来与你们《春芽月刊》合作,创建一家线下书友会实体运营店的。俗称三产。”
林栋哲之所以盯上了《春芽月刊》,也是受到了孙晓敏的启发。
这家月刊以当下的市场份额,还是很能蛊惑人心的。
内含现代诗词(无病呻吟),现代小说和短篇,也是吸引了一定的年龄阶层的。
可以与《收获》和《读者》等老牌杂质分庭抗礼。
最为关键的是,他是由上头拨款维持的。
“社长,这什么书友会什么意思啊?”
“对啊!我们的杂志如今不愁卖,虽然是月刊,也不能什么都来合作吧?”
“都静一静,静一静!”
刘律师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根本不服管教,也不知道钱总干嘛选上这么一家编辑部谈合作。
纯粹浪费时间。
另起炉灶不香吗?
“刘律师,您看,大家伙对合作搞三产还有很多不同意见,要不我们再找时间详谈?”
看得出,这家《春芽月刊》的社长和总编本就不想搞什么三产,就是上头牵线,不得不应付一下而已。
既然编辑部里反对的声音很大,索性借坡下驴。
不是我们不配合,实在是群众的意见很大。
“好的,那我也可以如实回去汇报了,告辞!请留步,留步!”
刘律师刚刚走出编辑部,就找到一家供销社,擦着额头上的细汗,给钱彬打了出去,“钱总,事情没办好,对方抵触情绪很大,我是尽力了...”
“刘律师,我们早就猜到了,没关系,辛苦了!”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