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上表朝廷!任命嘟嘟!
诸葛亮与徐庶,一个是刘禪的义父,一个是他授业恩师两人几乎同时微微抬眸,目光在空中极短暂地交匯了一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一一于谦是刘禪一手提拔、倚重的心腹,若再掌新得之州牧大权,加上少主坐镇的武汉、少主心腹包拯治理的长沙,少主的势力確实已隱然自成一体。
然而,此事涉及少主,更涉及主公父子之情,两人皆默契地选择了沉默,羽扇轻摇,静观其变。
简雍亦是垂目,指尖在袖中无意识地摩著,最终也未发一言。
其余如孙乾、马良、刘巴等文臣,或低头沉吟,或交换眼色,显然也都看出了其中关窍,但同样顾虑重重,
无人愿意在此时率先触及这敏感的话题。
武將席上,关羽丹凤眼微眯,授著长髯;黄忠、秦琼等人则更关注战功本身,对权柄分配不甚敏感。
就在这略显压抑的沉默中,一个年轻而清朗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只见新普俊才马谬霍然起身,他脸上带著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也有一丝为大局著想的急切,对著刘备拱手,声音清晰而直接:
“主公!有一虑,不吐不快!
长沙太守包拯,乃是少主所荐;更有武汉重镇,由少主坐镇,几占江夏半壁!
若再將新定交州六郡尽付少主心腹于谦治之敢问主公,这荆州、交州二地,究竟是主公的基业,还是少主的基业
长此以往,恐生枝节,不利主公分疆理民、號令一统!”
马的话一出,堂內眾人脸色皆变!
这话太尖锐了,直接点破了那层微妙的窗户纸。
有人惊於马的胆大直言,有人暗自点头深以为然,也有人如关羽般,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觉得此言太过刺耳,有挑拨父子之嫌。
诸葛亮和徐庶的眉头也几不可察地了一下,但依旧未开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等待著他的反应。
气氛一时间凝重得几乎令人室息。
出乎眾人意料,刘备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那笑声洪亮坦荡,衝散了堂中的紧张。
“哈哈哈!幼常此言差矣!”
刘备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扫视眾人,脸上带著一种近乎理所当然的豁达,
“我的基业,將来不都是阿斗的基业
何须分什么彼此!阿斗能得人、能用人、能建功立业,为父欣慰尚且不及!
此事,不需要从谁人之基业这个方面去论!
尔等只需告诉我,于谦此人,其才、其德、其功,能否当得起交州牧这副重担”
刘备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清晰无比地表明了他的立场:他对刘禪的信任毫无保留,他对未来的权力传承心知肚明且心甘情愿。
他关心的,只是于谦这个人是否称职。
堂下眾人,无论此前心中作何想法,此刻皆被刘备这份坦荡无私的父爱和对继承人的绝对信任所折服。
不少人面露嘆服与感佩之色,纷纷躬身道:“主公英明!主公胸襟,臣等拜服!”
唯有刘备养子刘封,在眾人嘆服声中,微微低下了头,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与落寞。
他虽为养子,自从阿斗出生之后,就知道自己应该摆正自己的地位,但“將来都是阿斗的”这句话,还是让他心中不由的有些苦涩。
见眾人再无异议於基业归属之说,刘备的自光转向了自己的军师。
“孔明,你素来知人善任,依你之见,于谦之才,可堪交州牧重任”
诸葛亮这才轻摇羽扇,从容开口,语气沉稳而客观:“回稟主公。观此战报,于谦参议坐镇苍梧,能开仓济民以安民心,整编降卒以壮军威,安顿归附蛮族以靖地方,后方稳固之功,实乃此番南征速胜之基石。
此三点,皆需极强之施政手腕、协调之能及抚民之德。
且其能隨军沿海疾进,连克合浦,震镊高凉,显见亦通晓兵事,文武兼备。
庞士元在交州所行『蛮汉相安、渐次归化』之策,于谦执行得力,成效卓著。以此观之,其才具足以胜任交州牧一职。”
诸葛亮顿了顿,补充道:“然,交州新定,百废待兴,且南疆蛮族眾多,东有孙吴南海郡,局势依然复杂。为保万全,臣以为,可再为于谦配备一员威望素著、能征惯战之大將,坐镇要害,以为臂助。如此,则军政相济,交州可安如磐石矣。”
徐庶见诸葛亮说完,也立刻出言附和:
“军师所言极是。于谦內政之才,战报已彰;其能统兵进击,亦见其能。確为交州牧上佳人选。配以良將,双璧镇南,必可保主公新得之土稳固无忧。”
刘备听罢,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