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来。
我听说,这两年人参的价格不低啊,这要是挖回来,应该还能卖不少钱!”
“还有人参卫淮简单一想,也知道是咋回事儿。
狗子沟和鹿角沟八十多亩参田,人工採挖,可不像在山里发现棒槌那样,一支人参一支人参的採挖,那是拿著钉耙,像干农活那样乾的。
参田里边有遗漏很正常。
尤其是鹿角沟那几十亩,因为出现黑斑、温病之类,有不少早早地就断了茎秆,加之不是自己亲手採挖,而是请人帮忙,遗漏会更多。
以人参的生命力,相当於芦头损坏,重新萌芽生长的可能性不小。
而且,那是距离周边村落都有上百里的地儿,很少有人会跑到那等深山里边卫淮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可以去搞一下。
那些遗漏在山里的棒槌,经过这两年的生长,估计个头更大了。
反正现在捕鱼还没啥搞头,春猎又不合適,回去刨一下那些人参,多少能赚一笔,也是不错的。
“谢谢老哥了!”
卫淮掏出烟给董启元递了一支:“话说回来,老哥,你咋不自己去刨啊,反正我们撤了以后,
已经算是无主之物了,你刨了拿去卖,那就是你的了,没人会说什么。”
“实话说,我也想过,若是不认识的人遗漏的,我还真就这么干了,可遗留那些人参的,是你!”
董启元笑笑:“我要真这么做了,总觉得心里边有些过意不去,不能那么不地道。”
卫淮闻言,没什么好说的,只学著老辈人那样,衝著董启元抱拳:“等你的棒槌出手了,咱们一起过去,一起刨挖,等挖出来以后卖了,咱们平分。
遗漏得真的很多”
“真的很多,我觉得刨个七八百斤,完全没问题。”
董启元肯定地点头。
卫淮则是偏头看向盘腿坐在一旁的张晓兰:“媳妇,晚点在馆子里摆一桌,我得请老哥好好喝一杯。”
七八百斤人参,按照现在的行情,那是几万的东西,董启元在这种时候愿意说出来,足见他的实在,为人的地道。
这样的人,太能处了!
张晓兰自然也知道董启元带来的消息的份量,点头答应下来。
卫淮跟著让董启元將带来的棒槌拿出来看了下,年份上,两个五匹叶,三个四匹叶,怎么处置,心里边也有了数。
临近傍晚的时候,卫淮叫来孟川,和董启元一起去了一趟食乐馆,就在八道街的一个商店里,
给王大爷打了电话。
听卫淮说要卖棒槌,王大爷立刻满口答应帮忙张罗。
到了临近天黑的时候,王大爷领著几人到来,年岁都跟他差不多。
这些人,卫淮早已经见过,知道是些退休老干部。
將几人请进单间,安排上好酒好菜,等到饭菜吃得差不多,卫淮才让董启元拿出那几支棒槌。
这些人都是成精的人物,卫淮也就坦然告知这三支棒槌的来路。
王大爷是知道卫淮去老爷岭找葛正宏的事情的,都已经又过了那么久了,並不担心被人知道。
说了这些棒槌的优点,也说了缺点,並言明,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当作药材使用的话,这些人参跟长百山人老山参没什么区別。
几人传著看了下,以略低於长白山棒槌的价格,被其中两个老人买下,也算是给了董启元一个满意的交代。
毕竟,这些东西,要是送到收购站,他一半的价钱都卖不到。
这一晚,董启元被卫淮领著回小院过夜。
沿路回去的时候,也顺带跟孟川说了狗子沟那些遗漏人参的事情,孟川表示该去看看。
唯一让两人有些头疼的是,此时哈尔滨这边,山岭里的雪早已经化得差不多了,但在黄岭那边,山里还有不少积雪,依旧是天寒地冻的景象。
但也正是因此,参田里遗留的那些人参还是休眠状態,正適合採挖。
要是再过些时间,进入草芽市,可就错过了採挖的时机了,得等到秋季才行。
多等那么长时间的话,那些人参还有没有机会採挖就难说了。
现在去,自然也没办法循著茎秆去採挖,只能是大面积刨挖,多出些体力而已。
以现在人参的价格,卫淮觉得,值得那么干。
於是,第二天,卫淮先到鱼圈找了老冯,让他帮忙看护一下自己的小院,顺带到区上车队,
找了一辆货车,拉著马匹、猎狗和三人,一起前往黄岭。
中途休息一晚,第二天赶到黄岭,正值五月一號。
卫淮和孟川留下的木刻楞,交给王永华和虎子照管著,他们更多的是把这里当成仓房使用,这些日子不见,终究不再是以前的模样,看上去一下子破旧了很多。
应该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