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雕塑!”
“跟橘子洲头的雕塑一模一样!”
柳刚想起来了,內心有些燃烧。
为什么眼下陈瑾的表情这么的具有熟悉感,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因为他见过。
周围很多人现实中都见过,他就佇立在橘子洲头。
抬头远望,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希望,也有对现实的忧虑。
这时,一片枫叶落下,一张写有《沁园春雪》的手稿瞬时从枫叶上闪出枫叶象徵看过去的记忆,而手稿则代表看这段记忆的传承。
画面逐渐被拉远,陈瑾的身影淡淡的消逝,湘江的波涛逐渐模糊。
井冈山的轮廓,顿时出现在了舞台之上!
色调也从明亮的阳光,逐渐转为柔和的暖色调。
在陈瑾的场景中,光亮从侧面照射过来,形成明亮的光影效果,突出了他的年轻和朝气;而在中年登场的场景中,灯光从上方照射下来,形成柔和的光影效果,突出他的沉稳和智慧。
这一幕色调的切换,也象徵著从青年的热血到中年的沉稳。
唐国强身穿中山装的身影,缓缓出现在了眾人的视线之中。
他仿佛佇立在井冈山的山顶,远眺山河,自光深邃。
身后是苍翠的竹林和豌蜓的山路,远处传来军號声和战士们的口號陈瑾场景的音乐也逐渐减弱,军乐逐渐增强,节奏和旋律上的流畅过渡,转场的连贯性一下子被拉起。
並冈山的山顶,竹林环绕,远处是群山,
而唐国强屹立在山巔,双手跟陈瑾刚刚的姿態一样。
眾人有些恍惚,仿佛陈瑾一下子老去但隨著他动作的节奏和力度,每个人却又感受到了一种属於时间和年龄上的跨度。
老了,动作迟缓了,可精气神更加的稳健。
他突然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动作从容而有力,完全是一种跟刚刚陈瑾截然不同的感觉。
但没有人觉得有任何的突元,反而有一种岁月流逝的心酸。
谁都抵挡不了,哪怕如他。
这个转场设计,其实现场看衝击力还是有的。
后期加上各种渲染和重叠,只会更强。
从青年时期的热血与求索,到中年时期的成熟与担当....而接下来,转场结束,就是正式的故事展开。
长征、赤水—將近40多分钟的剧情。
最后,就是唐国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缓缓的朗诵出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啪啪啪!
全场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陈瑾更是听的有些热泪盈眶。
和他诵读《沁园春长沙》意气奋发所不同的是,唐国强雄浑的嗓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配合舞台大屏幕壮丽的雪景,古典韵味激昂的背景音乐,这首词作的豪迈与壮丽,让全场所有人都听的、看的是热血沸腾。
看得出,唐国强为了朗诵这首词,准备了很久。
所有的情感高潮,都在这首词作之上。
前面的表演都完全像是在铺垫但是,词作是高潮,诗朗诵从北国风光开始,却在一路的拉高;无论是声音还是情感,层层递进式的诵读,每个人浑身都有些颤慄。
已不是起鸡皮疙瘩那么简单。
大气磅礴的气势仿若在他们脑海环绕。
陈瑾都好似置身於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无比的沉浸—-黄河、长江,扑面而来。
不得不感嘆,薑还是老的辣。
陈瑾是真的感觉自己那首《沁园春长沙》很厉害了。
但在这一首和对方的表演之下,就像是青年和中年的差別。
都很强,但明显《沁园春雪》更猛。
那时候他的心境,应该是天下无敌的状態。
不像《长沙》,还只是对未来的自信。
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態。
“不愧是未来b站扛把子,確实牛啊!”
陈瑾在节目录製结束后,特意等唐国强下台,他此刻脸色都有些发白,额头上渗汗,就最后那首词的诗朗诵,几乎耗尽了他的心力。
“唐老师,佩服!”
陈瑾扶著他下台,柳刚也在一旁拍著手。
“太棒了!”
“陈瑾一开始演的也很好,但唐老师最后的那首诗朗诵,画面感太强了!”
“幸不辱命!”
唐国强笑呵呵说著,脸上满是疲惫。
这一点,其实跟春晚录製后的陈瑾一模一样,都有些虚脱。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非常完美。
这是演员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追求,力求精益求精。
“一开始我在一旁看,亲眼看现场,跟电视里完全不同——演的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