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就那么多,全投进去不仅影响生产,万一后续有突发情况,连周转的钱都没有。
他也想过跟银行贷款,可转念一想,贷款要还利息,而且银行对渔村的贷款审核严,未必能批下来,就算批了,这笔钱最后还得靠渔民们慢慢还,他们刚遭了灾,哪有能力承担利息?
这天晚上,林宇去找罗全商量,刚走到村委会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说话。
是孙有才带着沙滩村的几个村干部来了,正跟罗全聊秋季捕鱼的收成。
林宇进去坐下,把想帮各村升级渔船、却缺资金的事儿说了,孙有才当即皱起眉:“俺们村也想换船,可村里的账上比脸还干净,实在拿不出钱。”
罗全也叹了口气:“青山渔村好点,但也只能凑出一两千块,连一艘船的零头都不够。”
林宇没放弃,又想起二妮说的 “找乡里申请补贴”,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乡政府。
负责农业的李主任听了他的想法,倒是挺支持:“你这想法好,既能带动渔民增收,还能守护海域,可乡里确实没钱,要不你试试找县渔业局问问?他们说不定有渔业扶持项目。”
林宇赶紧谢过李主任,又马不停蹄地往县里跑,可到了渔业局才知道,今年的扶持资金早就拨给了其他乡镇,要等明年才有名额。
连着跑了几天,办法没找到,林宇却没泄气。
这天中午,他在厂里吃饭,看到沙滩村来做工的二愣子正跟工友聊起远海捕鱼的事儿,说 “要是有好船,去远海捕金鲳鱼,一次就能赚不少”。
林宇心里突然一动。
渔民们不是没钱,是怕投入了没回报,要是能让他们先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说不定愿意凑钱?
他当即放下碗筷,去找王大春和赵大勇:“咱可以找个人,给他的渔船换个新发动机,再加固一下船身,先去远海试捕一次,把赚的钱算给大家看,让他们知道换船真能多赚钱。”
“只要他赚到钱了,大家就会羡慕,羡慕就会自己想办法出钱弄船......”
一听林宇这话,
正蹲在地上帮着整理渔网得王大春,手里的麻绳还没绕完,就猛地抬起头:“这主意中!太中了!”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起身凑到林宇身边,“之前跟沙滩村的二愣子聊天,他就说过‘要是能去远海,哪怕少赚点也愿意’,现在咱真能让他们看到赚钱的希望,肯定有人愿意跟着干!”
一旁的赵大勇也放下手里的扳手,连连点头:“我觉得可行。咱村老周叔前阵子还跟我念叨,说他那艘木船漏雨漏得厉害,早就想修,就是怕修了也没用。要是咱这趟试捕能赚着钱,老周叔指定第一个愿意凑钱,还能帮着劝其他老渔民。”
两人越说越觉得有底气,可兴奋劲儿没过多久,王大春就挠了挠头,皱起眉:“不过试捕成了之后,要联合其他村,得找个人帮着传话才行。这人必须是其他村子的,还得每个村都找一个。
毕竟咱是青山渔村的,直接去人家里说,人家说不定觉得咱有啥私心,找他们本村的人说,才听得进去。”
赵大勇也跟着犯了难,他靠在船帮上,掰着手指头数周边的村子:“沙滩村、金沙滩、仙人岛,还有靠山屯,四个村子呢,每个村找一个合适的,可不容易。这人得在村里有威信,还得跟咱能说上话,不然传个话都费劲。”
王大春琢磨着先从沙滩村开始想:“沙滩村的话,孙有才村长肯定行,他跟咱关系好,也懂道理,可他是村长,要是每个村都找村长,万一有村长觉得咱是想抢风头,反而不愿意配合咋办?”
“那沙滩村除了孙有才,还有谁靠谱?”赵大勇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