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咱这儿通电晚,可像大连、沈阳那些大城市,早就普及用电了,懂电力的工程师、技工多着呢。现在再入行,想挤进去可没那么容易。”
几人正围着变压器闲聊,车间里突然传来一阵“咔嗒”声,原本嗡嗡运转的机器,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
“咋回事?”赵大勇最先反应过来,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刚修好没多久,怎么又停了?”
田芳也急了,搓着手说:“这要是一直停着,今天的活儿可就别想赶完了,订单还等着交货呢!”
赵大勇赶紧催促林宇:“小宇,你快再去看看,是不是刚才没接好,又断了?”
林宇也皱起眉,快步走到车间配电箱前,打开盖子检查线路,火线、零线连接得都紧实,绝缘胶带也缠得好好的,没半点松动。
他又拿着试电笔测了测,配电箱里压根没通电。
“不是厂里的问题。”林宇站起身,又快步走出院子,抬头看了看村口的电线杆,电线好好地架在上面,没有断裂,也没有下垂。
他又去隔壁王婶家敲了敲门,问:“王婶,你家有电吗?”
王婶探出头,摆了摆手:“没有呢!刚才还亮着灯,突然就灭了,我还以为是我家灯泡坏了呢!”
林宇心里有了数,回到厂里对赵大勇和田芳说:“不是咱村的电路问题,应该是镇上的供电线路出故障了。”
“那咋办啊?” 赵大勇急得直转圈,“咱自己能修村里的线,可镇上的线咱也碰不着啊!”
田芳也没了主意:“总不能就这么等着吧?耽误一天,损失不少钱呢!”
林宇也没办法,只能叹了口气:“只能等供电部门修了。刚才问了王婶,全村都没电,肯定是上游线路的问题。我去村口看看,要是有电工过来,跟他们催催。”
林宇往村口走了一路,眼瞅着空荡荡的电线杆立在路边,连个电工的影子都没见着。
他掏出烟来点燃,猛吸了一口,心里盘算着:要是电一直停着,加工厂的冷冻库撑不了多久,那些刚收的海货怕是要坏。
正犯愁呢,兜里的传呼机突然响了,是赵大勇发来的消息。
说已经安排工人把海货都搬进了备用冷库,用之前储存的冰块暂时降温,厂里的活儿都停了,给工人放了假,让他别惦记。
林宇这才松了口气,掐灭烟头往回走。
刚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就听见“哒哒”的马蹄声,抬头一看,王大春正赶着马车往村里来,车辕上挂着的草帽歪歪斜斜,他自己则一脸风尘仆仆,裤腿上沾了不少泥点,显然是跑了远路。
更让林宇眼前一亮的是,马车上还坐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捧着个笔记本,正低头看着什么,气质跟村里的庄稼人截然不同。
“大春哥!”林宇快步迎上去,拍了拍马车上的栏杆,“这是......把人接回来了?”
王大春勒住缰绳,抹了把脸上的汗,笑得嘴都合不拢:“可不是嘛!一大早去火车站等着了,这一路赶得紧,可算回来了!”
他转头对着车上的男人说,“张技术员,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林宇,咱村办加工厂的,也是帮我联系科学院的人。”
那男人赶紧放下笔记本,推了推眼镜,伸手跟林宇握了握:“林同志你好,我叫张建国,是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接到你的电话后,所里很重视,特意派我过来指导海参养殖的事。”
“张技术员辛苦您了,一路颠簸,快跟我去家里歇会儿。”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