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组织民夫准备卸货的段柳闻讯赶来,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张大人,郑管事,这都是为了救灾,何必”
“闭嘴!”
张敬之厉声呵斥。
“本官奉旨赈灾,自有主张。
这批货物来历不明,需扣下查验!
来人啊,将船上的货物统统卸下,运往县衙库房!”
“大人不可!”
郑良急道。
王清晨闻讯赶到时,码头上已经剑拔弩张。
张敬之的亲兵正要强行登船,而船上的水手则手持船桨拦在跳板前,双方僵持不下。
“张大人这是何意?”
王清晨快步走来,声音冷峻。
张敬之转过身,皮笑肉不笑:“王侍郎来得正好。
本官正在执行公务,查验这批来历不明的货物。
王侍郎与商贾私相授受,恐怕有违朝廷法度吧?”
王清晨目光如炬:“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黄河决口半月有余,朝廷赈灾粮迟迟未到,若不是四海商行雪中送炭,原武县早已饿殍遍野。
张大人若是早到几日,又何须王某越权行事?”
“强词夺理!”
张敬之怒道。
“本官既然到了,自然按规程办事。
这批货物必须扣下查验,若无不妥,自会放。”
“张大人,明人不说暗话。
你我都知道这批物资对堤坝工程何等重要。
若因大人一意孤行导致堤坝失修,再次决口,这个责任大人担得起吗?”
张敬之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王侍郎这是在威胁本官?”
“不敢,”
王清晨直视他的眼睛。
“只是提醒大人,黄河水患关乎数万生灵。
大人若执意扣下这批物资,王某只好上书陛下,请圣上裁断。”
张敬之死死盯着王清晨,似乎在权衡利弊。
河风吹过,卷起阵阵尘土,码头上的气氛凝滞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半晌,张敬之忽然扯出一个极其难看的笑容,语气却缓和了不少。
“本官身为赈灾钦差,个中细节需全权把握,如今赈灾物资奇缺,这批物资需经由本官调配,再行分用,王大人不会连这点面子都不给本钦差吧!”
张敬之好一手以退为进,却是将王清晨架在火上烤。
不过王清晨调来这么多物资可不是为了给张敬之邀功之用,自然不会应允。
“本官自然不会为难张大钦差,不过即便本官同意,却不知这百姓是否愿意?百姓若无意见,本官绝不插手!”
王清晨话里软中带硬。
“不愿意!”
“不愿意!”
“我们绝不愿意!”
……
一时间堤坝之上山呼海啸,压得张敬之和随行亲兵连连色变。
“大人开恩啊!
四海商行的粮食是我们的救命粮啊!”
“王侍郎是为我们好,求钦差大人明鉴!”
“若是扣下这批粮,我们这些人可就活不下去了啊!”
……
民怨沸腾,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张敬之的亲兵们见状也不由得后退半步,手按刀柄,神情紧张。
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不能用强,他多的是对付刁民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强逼,真动起手来,他可没有第二条命。
而且一旦激起民变,他这个钦差不是被老百姓收拾,就是被陛下收拾。
老百姓下手可没轻没重的,可不会看在你是钦差的面子上就放你一马,那锄头抡下来照样会死人的。
他盘剥这么多年没出意外,用的是钝刀子而不是快刀子。
快刀固然快,但伤人也伤己啊!
一时间张敬之进退两难,他目光怨毒地看了王清晨一眼,随即隐没无形。
郑良适时上前,躬身道:“钦差大人,小的愿以四海商行信誉担保,这批物资绝无问题。
若大人不放心,可派员随船监督卸货,清点数目。
只是堤坝工程紧急,数万民夫等米下锅,实在耽搁不得啊!”
张敬之的面皮抽搐了几下。
他死死盯着王清晨,却见对方神色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刀。
见他丝毫不退,甚至裹挟民意,对他威逼,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个看似文弱的工部侍郎,不仅不好拿捏,更不好相处。
“好……郑管事说的有理……本官便给你这个面子。
不过所有物资必须登记造册,本官会派人全程监督,若有一丝差错,唯你是问!”
说罢,他猛地一甩衣袖,带着亲兵悻悻离去。
王清晨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微蹙。
这家伙果然是真小人,他估计自己已经被惦记上了。
“段柳,你带人协助郑管事卸货,每一袋粮食都要仔细清点,做好记录。”
王清晨吩咐道。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