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东湖,燥热依旧不退。
天空看似万里无云,却好像矮了许多。
会议室里,气氛也变得异常沉重。
经作区班子成员无一缺席,为是否重启易章矿难救援举行表决。
许一山规定的一月一会的规矩被他自己打破了。
会议一开始,邱和便谈了他个人的看法。
宜章矿难过去时间已久,且发生在经作区正式运行之前。
矿难在陈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得到圆满妥善处理。
经作区再翻此事,于情于理都不太理智。
邱和主要讲了地方关系的重要性。
言下之意,经作区重启救援,就是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
他毫不遮掩的表示,在处理易章矿难的时候,地方政府或许存在问题,但时过境迁,且已经取得了所有方面的一致通过,因此重启救援没必要。
邱和讲得很认真,也很严肃。
他分析的道理合情合理。
他讲完后,会议室响起一片议论声。
许一山不动声色,邱和的讲话,在他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愤怒邱和怎么能面对28条生命那么冷血。
28个人的后面,就是28个家庭啊。
他不怀疑某些遇难者的家庭不在乎失去一个亲人,他们在乎的是赔偿金。
在许一山看来,金钱压过亲情的时候,就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哀。
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他实在是没法看着28条生命永远沉睡在三千米的冰冷地下。
邱和再次表示重启救援是巨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非但于事无补,且会成为经作区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同志们,我的意见,请大家考虑。”
邱和缓缓说道:“请各位在表决的时候,综合各方面的问题,慎重投出你们手里的一票。”
在易章矿难的问题上,邱和第一次与许一山的意见形成了分歧。
在经作区,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许一山的手里。
很显然,邱和是戴帽下来的秘书长,他肩负着燕京交给他的重任。
他在经作区,有着明显制衡许一山的作用。
权力这东西很微妙,并非谁坐在头把交椅上,谁就控制住了权力的密码。
邱和虽然是经作区的秘书长,但经作区的班子都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
这就给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经作区的班子,就是他邱和的班子。
当两人的意见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邱和提出班子决策,等于就是扼住了胜负的咽喉。
他带着明显倾向性的发言,其实就是在暗示和提醒班子成员。
邱和发言一结束,林少雄便接着发言了。
经作区十一个班子成员当中,林少雄算得上是过去位高权重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未来经作区之前,他就已经是广粤省的副省长,即便许一山,也望尘莫及。
毕竟,当时的许一山只是一名省委常委,而林少雄却官居副省长。
经作区的班子成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是燕京精心挑选出来的。
燕京没将班子成员组成的大权下放到许一山手里,明显是带有防范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我听了秘书长的讲话后,很有感触啊。”
林少雄叹口气说道:“秘书长的讲话,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建设性。
易章矿难已经过去将近两百天,这件事到今天才被再次提起,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会议室里气氛又一次变得沉闷起来。
“重启救援,确实劳民伤财,看起来得不偿失。”
林少雄说道:“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理解,为什么矿难发生后,会那么匆忙地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了。
在座的各位知道矿难的,应该只知道当时伤亡的数字只有三个人。
真相被掩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今天,我想告诉给大家一个真相。
在易章矿难遇难者里,当时我所在的广粤省就有五人。
不瞒大家说,我在听到了这个数字的时候,是愤怒过的。
我们广粤省当时也组成了事故处置小组与陈州市对接了相关工作。
由于我本人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也就再没追问下去了。
我想说的是,易章矿难,确实不是公开报道的只伤亡三人。”
“许书记要求重启救援,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想,在座的各位,没有谁会漠视生命吧?”
邱和打断林少雄的发言道:“林副书记,我们现在不需要讨论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无人说得清了。
我建议,大家就就要不要重启表决吧。”
“不用那么急嘛。”
许一山终于出声了,“真相能不能说得清?我相信能说得清。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矿难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