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赴粤之行,许一山收益颇多。
不可否认,林少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林少雄与广粤省原副书记林威同族同宗。
两人颇有些渊源。
林少雄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林威已经是省领导。
林威是典型的广粤本土干部。
关系遍布广粤每一个地方。
广粤干部与其他省市干部有所不同。
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更多更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与理念。
因此,他们显得相对开明。
但也是抱团取暖最显著的一个地区。
广粤省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甚至比普通话要尊贵得多。
但凡能说这种语言的,都被人刮目相看。
在广粤省,官场流行的并非官话——普通话。
而是“广语”
。
广语发音抑扬顿挫,说得快的时候,就像唱歌一样优美动听。
广粤省人特别热爱自己的语言。
从民间到官场,处处充溢的都是广语,很少有人说普通话。
广粤人说普通话,就像说相声一样,往往引人发笑。
在广粤省人看来,他们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
他们不屑于学说普通话,他们的坚持,才让广语成为官话之外唯一的一种交流语言。
广粤也是唯一将自己民族语言保留并发扬光大的省份。
在广粤为官,不会说广语的,往往会被人排挤。
因此,外地到广粤的干部,第一关要突破的就是语言关。
即便不会说,也一定要学会听。
毕竟,有相当多的,特别是基层官员,不会说普通话的大有人在。
语言特色决定人生圈子。
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他们会自觉拥抱成团。
这就是所谓的“乡音”
。
乡音听起来很俗,但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声音。
广粤省的排外,也是很有名的。
过去上面安排人去广粤任职,很难取得本土干部的信任。
本土帮与外地帮的矛盾由来已久。
一直到现在,这种现象还是存在。
上面为了打压广粤省的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有意识地安排外地人到广粤省担任一把手。
比如章德书记,就是外地调入广粤执掌广粤的。
广粤官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圈子不被冲散,他们往往会有意识地培养和扶持本土干部。
尽管他们知道不能抗衡,但至少有一个平衡的作用。
林少雄从地方一把手跃升省政府副省长,在于林威调任之前的精心安排。
广粤省干部不愿意去外地任职。
即便荣升燕京,他们也不会觉得荣幸。
他们普遍有一个心理,那就是宁愿在广粤作一个鸡头,也不愿去外地当一个凤尾。
林威调任其他省市担任领导,临走前,将林少雄安排到了省政府担任副省长。
这是他在广粤省留下的政治遗产,其实,就是留下自己的影响。
林少雄在广粤省政府领导当中排名是最后的一位。
尽管如此,他副省长的身份摆在那,在整个广粤省官场里,还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许一山拜访广粤省,有着强烈的取经意思。
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希望在广粤觅得一线机会。
近三十年来,广粤省的发展是有口皆碑的。
其中以深海市最具代表性。
深海被视为华夏改开以来最成功的典范。
深海经验,一度被视为华夏未来发展的经验。
遗憾的是,受各方面的影响,深海经验实际是不可复制的经验。
接待晚宴上,章德尽管笑称许一山是来挖墙脚的,但也透露出他不愿意许一山染指广粤省的无人机事业。
无人机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
它将深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
许一山早就看出来了,占据无人机市场,就等于是扼住了未来的咽喉。
无人机事业不但将遍布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能广泛应用于现代和未来战争。
居安思危的思想,许一山一刻都没懈怠过。
虽说现在的世界,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但谁又能保证,战争不会在某一天爆发呢?
毕竟,人类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
当思想局限无法突破的时候,人类便会选择战争。
因为战争才是解决人类争端最彻底的一种方式。
许一山对军事了解并不十分熟稔。
但他很清楚,华夏面临战争的风险不是没有。
如果说,许一山将经作区定义为高科技新时代的硅谷,不如说,他的眼光已经超越简单的经济层面,更多关注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了。
他深知科技对人类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核心科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