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山在与祝老一番交谈中,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祝老地位毋容置疑。
他举足轻重的身份地位,一直影响着时代的发展。
因此无论是梁国明,还是胡进,他们对祝老的态度,只有礼让,绝不敢生出轻视之心。
祝老之所以受人尊敬,可能他是唯一一个退下来之后,真不再过问政事的领导人。
据闻,祝老赋闲之后,拒绝与任何在位或者与他同样退下来的领导交往。
他来去自由,纵情山水,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书法艺术当中去了。
书法艺术,不一定能扬名立万,但一定是修心养性的最好方式。
祝老在位时就说过,既然把位子交给了下一代人,就应该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干。
他坚信,没有一个人能逆天而行。
祝老这次邀约的许一山,可能是他唯一一次与人谈起政治平衡话题的人。
许一山心里明镜一样的清楚。
其实,他对眼前的情势看得很透。
梁胡之争,不会影响到时代的走向。
至于谁能胜出,已经不言而喻。
祝老担心的就是一家独大。
他希望政治能够平衡。
只有平衡了,才能制约某一方疯狂生长。
绝对权力必将导致绝对腐败。
这是公认的真理。
只有权力受到制约的时候,权力才会收敛起它锋利的刀刃。
集体领导一直被视为民主制度的基础。
没有哪一个人的智慧能超越集体智慧。
集思广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阶段,梁国明的前途已经清晰可见。
而胡进并没有偃旗息鼓,他还在寻找一切翻盘的机会。
但梁胡二人,走不想放弃他许一山。
因为他们都明白,不管是谁赢得最终的胜利。
胜利之后社会都需要往前发展。
而许一山,就是一把发展的好手。
平民出身的许一山,不会像梁胡二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很开明,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或者说,许一山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上,看的问题比他们两人都要透彻得多。
祝老的话虽然没说明白,但许一山还是从他的话里听出来弦外之音。
他希望许一山成为未来平衡的角色。
而且,祝老已经在往这方面布局。
他破天荒给燕京写信,这在过去,几乎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至于祝老信里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无人得知。
除了他自己之外,可能就只有收到他信的人知道。
许一山从祝老的谈话里感知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那就是梁胡二人都没有要将他打压的思想。
他们都想争取他成为同盟。
因为谁拥有了许一山,谁的胜算将大许多。
许一山突然被免去一切职务,并非是终结他的前途。
而是在免职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布局。
这个布局就是燕京已经明确,广中经济协作区将作为经济改革的先行试点,落地生根。
谁来主导经济协作区至关重要。
毕竟,这是涉及两省事务的经济体。
主导之人,必须是个智勇双全的人。
此人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得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许一山根本不会知道,梁国明举荐了他,祝老写信给燕京,也是举荐了他。
回到桔城,陆书记便将他请去了办公室。
许一山去燕京,没与任何人说。
毕竟他这次去,是作为暂时赋闲的人员进京的,无须请示备案。
陆书记知道他进京,却没阻止他。
“都见了?”
陆书记开门见山问他。
“我只见了胡进同志。”
陆书记摇了摇头道:“一山啊,这个时候你还去见他,我是该表扬你呢,还是该骂你呢?”
许一山嘿嘿笑道:“陆书记,从我私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人不管他荣辱怎样,只要是我朋友、故人,我都不会因为他成功或者失败而生出想法。”
陆书记叹道:“一山啊,我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但是,有些事,不是靠感情啊。”
许一山心里一动,试探着问道:“陆书记,您是认为胡进同志没有翻身机会了?”
陆书记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只是叮嘱他道:“一山,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要把握好分寸。
我不是不让你与外界接触,但是你必须有度。
小胡的事,能不管的,尽量不要去管。”
许一山颔首道:“我听说他身体不好,特意过去看看他。”
陆书记道:“下不为例吧。”
陆书记叫许一山来办公室,并非只是闲聊。
许一山被免去省委常委,桔城市委书记之后,等于就成了一个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