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漏偏逢连夜雨,南方冬季湿冷与北方严寒大不相同,到处都是泥泞的水坑。
大军驻扎同一地区时间长难免忽略卫生。
人畜的生活垃圾泡在水坑里滋生细菌,先是人牲混住的骑兵营爆疫病,军马全部倒下紧接着军士成群烧瘫软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患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快补给粮食变成顺带转运伤病。
骑兵营地处在全军后方转运病患还算容易,然而也正是因为处在后方,辎重运输都要经过骑兵营地前往其他营寨,疫病跟随辎重人员不可避免的传染到整个部队。
时间转眼到了年末曹军疫病大爆,一个传染十个、十个传染百个,等到现疫病扩散什么都晚了。
有战斗力的士兵本就不多,加上病来如山倒,在撑下去不用打仗所有人都的病死,曹操懊悔极了,早知道换成士族军队来送死多好,事已至此不想退也不成,只有长叹一声焚烧战船撤出伤心地。
大火一起联军就知道曹操撤军,周瑜马上封锁江面同时快船纵队直插洞庭湖。
要命的不在周瑜而在荆州水军,荆州军迫于压力协助曹军作战,本来人心不服,现在你打败了谁还愿意给你殿后,荆州水军一半转投刘备一半一哄而散。
周瑜水军就在洞庭湖等着,病殃殃的大军没了水军掩护去江陵等于送死,现在只有走陆路穿过云梦沼泽区从华容道返回江陵。
这条路之前被用作补给线,然而小股辎重部队通过容易,几万大军走在泥泞小路上简直难如登天。
行军缓慢身后还有孙刘联军不时骚扰,补给断绝降的降死的死,十几天路程走完军队没剩下多少活口。
官渡之战曹操以劣势战胜袁绍,赤壁之战换成孙刘联军以绝对劣势取胜,两次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出乎所有人预料。
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解释,但其中一点天下人达成共识——曹操的好运气用尽。
此次战败不光是河北寒门的失败,整个天下的寒门都遭到惨重打击。
人员伤亡倒在其次,无数的辎重甲胄损耗,高昂的气势遭受挫折,寒门无力在短时间内恢复力量,反观高门却没受到一丝一毫影响。
这次失败不仅是阻碍了统一进程,此消彼长之下天下寒门前途黯淡,今后再想作战就必须要借助豪门的力量。
曹氏眼中一切都在其次,现实问题在于体面的和豪门重新达成联合,这是曹操眼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天下时局生剧烈变动,关中军阀猛然现相比内斗自我消耗,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更紧迫。
争论的焦点无非两样,赤壁之战后刘备蚕食荆州孙权也在打合肥,曹操无暇西顾,那咱们关中人是不是可以东出制造压力逼曹操分一杯羹;或者说,趁现在倒向曹操,雪中送炭同样能收获利益。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争吵到第一次合肥之战结束还没明确结果。
直到曹操布《求贤令》的消息传到关中,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浪。
曹操一生写过很多《求贤令》散文,优质者推《论吏士行能》令,此篇直言不讳:“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
全文不长但充英雄意气,有战功有才干就应该破格提拔,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就撞墙——死切!
而当下这一篇《求贤令》感官完全不同,表面上看说的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是仔细研究不难现内全是另一番样子。
第一篇“求贤”
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孤高,明里暗里好言安抚士族。
文章先自我检讨:世间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上位者不去寻找,之后开始借用人物梳理高门和寒门的关系。
文章一共出现四个人物,孟公绰当其冲,此人出身晋国世卿,封地比腾国和薛国还广大,可以说是高门望族的代表人物。
曹操对他的品行表示肯定,进而说出“老则优不可为腾薛大夫”
,意思是说孟公绰应当身居高位,做小国的家臣不合适。
这等于承认高门望族在道德领域的绝对权威,认可高门把持国家的顶层架构。
接下来说到姜子牙出身底层,管仲品行不高收受贿赂,陈平“背嫂受金”
名声坏,这三个人有污点但不能说他们没本事。
本来单独说没什么关系,问题就出在四个人写在一起,还将孟公绰放在第一位。
这样讲话就有些不好听,言外之意是虽然寒门品德低劣,但看在有能力的份上,请德高尚的高门让渡一些权利,不用让太多,因为寒门只配做小国大夫。
第二篇“取士勿废偏短”
则是对过去唯才是举政策的辩解。
开头直接一句“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拿出辩证关系讲道理,讲完道理就该摆事实。
同样借人物说事,拿道德有缺的陈平和不守信用的苏秦举例子,解释有缺点但有才能的人不能废弃不用,起码能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