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的民间流言记录。
尘埃在幽绿的灯光下飞舞,仿佛被惊扰的百年亡魂。
沈千尘屏住呼吸,就着那微弱的光线,开始翻阅这些承载着历史真相与家族血泪的纸张。苏小雅在一旁,用药粉小心地处理着一些过于脆弱、几乎一碰即碎的页角。无心则如同一个没有感情的影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空洞的目光扫视着周围书架,仿佛在警惕着什么。
起初的记录,是沈家军的辉煌。
“天佑十三年秋,北狄大举犯边,连克三镇,兵锋直指幽云……”
“忠勇侯沈傲,临危受命,率五万沈家军北上迎敌……”
“血战黑风隘,沈侯亲冒矢石,斩敌酋于马下,士气大振……”
“奇袭狼居胥,焚狄粮草无数,扭转战局……”
字里行间,依稀可见当年那位沈家先祖的勇武与韬略,可见沈家军儿郎的悍不畏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将岌岌可危的北境战线,一寸寸地stabilise,乃至反推。
然而,随着翻阅的深入,纸张上的字迹开始变得潦草、急促,甚至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惊恐与……诡异。
“天佑十六年冬,北境忽降暴雪,连绵月余,天象诡异,似有妖氛……”
“沈侯军中多有士卒夜见鬼影,闻战场亡魂哭嚎,军心浮动……”
“监军使密报:沈傲常独自立于营外,对空喃喃自语,状若疯魔,疑与幽冥有染……”
“兵部急令:暂停进攻,固守待援。然沈傲抗命不遵,执意率孤军深入漠北……”
看到这里,沈千尘的心猛地一沉。污名化,已经开始了吗?
紧接着,是最终也是最核心的几份文件。
一份是当时的监军太监,呈给皇帝的绝密奏折:
“……奴才亲眼所见,沈傲于朔风之夜,以麾下士卒之血,绘制邪阵,召唤阴风鬼火……北狄大军压境之际,沈家军非但不战,反而阵前倒戈,引狄人入关!沈傲更于乱军之中,亲手斩杀前去质询的副将周淮安……其状若疯虎,目赤如血,绝非人类……此乃通敌叛国,勾结妖邪,罪证确凿!”
通篇皆是臆测、栽赃与恶毒的指控,毫无实质证据,却字字诛心!
另一份,是随后由朝廷定案的“官方”结论,措辞冰冷而残酷:
“忠勇侯沈傲,身受国恩,不思报效,反怀异志。于北境之战关键之时,勾结妖人,施展邪术,惑乱军心,更阵前倒戈,引狼入室,致使我军腹背受敌,北境防线崩溃,生灵涂炭……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现已伏诛,沈家满门,男丁尽斩,女眷充入教坊司,家产抄没……以儆效尤!”
寥寥数语,便将一支忠勇报国的军队,一位战功赫赫的侯爷,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沈千尘的呼吸变得粗重,胸膛剧烈起伏。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白纸黑字的污蔑与构陷,那源自血脉的愤怒与屈辱几乎要将他吞噬。
然而,在这些官方定性的文件下面,还压着几份不起眼的、似乎被人刻意隐藏起来的零散记录。
一份是某个幸存下来的沈家军老卒,在多年后神智偶尔清醒时,断断续续留下的kougong残片:
“……侯爷没有叛国……那天晚上……来了一个穿紫袍的法师……他和监军说了很久……然后侯爷就变了……像被什么东西附身了一样……带着我们往狄人的包围圈里冲……不是我们要倒戈……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好多兄弟……死了还在往前走……像鬼一样……”
另一份,则是一封字迹娟秀、似乎出自女子之手的密信残篇,收信人不明,内容更是让人脊背发凉:
“……玉玑子师兄钧鉴:北境之事已毕,‘军魂’已按计划污染收束……沈傲顽抗,魂灵怨念极深,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