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上,英处俊等人一直盯着蒙古大营,眼见着大营中军大帐的纷乱平息。
所有人都没有休息,就在那里盯着,就连官家也不愿意下城休息。
生怕那蒙古小王爷一时间恼羞成怒直接下令攻城。
现在的人普遍有夜盲症,夜战攻城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守城的人也打盹了,结果也不是很讲。
时间飞逝,东方渐明,天亮了。
官家、杨过略显疲惫,但是其他人都还神采奕奕,此刻正是关键时刻。
所有人都认为战事不会生的时候,反而可能生。
“动了!”
英处俊轻声说道。
“什么?”
管家一时反应不过来。
“蒙古大营中军大帐有传令兵四散开来,估计是在布命令,马上就有行动了。”
黄裳见状解释道。
郭靖又是传令全城戒备,生怕等了一个晚上,城上这些士兵麻木掉了。
又不多时,只见城下蒙古大营拔营起寨,明显是准备撤离。
忽然一蒙古骑兵飞驰道城下,来人正是尹克西,之间尹克西运起宗师级内功,大声喝骂道:
“狗贼耶律楚材、不动明王、金轮法王叛变蒙古,投降南朝,更唆使达尔巴刺杀我蒙古王爷,其罪罄竹难书。
城上之人听着,转告那三个狗贼,我蒙古大军还会再回来的,再来之日必取他们的狗头。”
说完,尹克西回马就走,那宗师级别的喝骂,响彻两军阵营。
“那个胡人说的什么耶律楚材投降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朕怎么不知道?”
管家好奇的问道。
“这个是给自己台阶下,也是排除异己,三十万大军完全是灭国之战,动用粮草无数,这撤军必须有人来承担后果。”
“而耶律楚材加上金轮法王师徒三人,刚好够分量来背这个黑锅。”
英处俊在旁边解释道。
“那这个小王爷也是一个大大的奸臣啊。”
管家不由的感慨道。
“奸臣好啊,越奸越好。”
英处俊不由的笑了起来。
“对对对,这蒙古的奸臣,越多越好,越奸越好!
哈哈哈。”
见蒙古人开始撤军,官家心头宽了不少。
“那这个蒙古人撤军之后,我们就出返回临安吗?”
官家又问道,虽然被蒙古人围城心惊胆战,但是实际耽搁行程也不过一天而已。
“再等两天吧,等这些蒙古兵卒都散开了,再出,另外也要等各地的援军赶到襄阳,防止那些蒙古人再杀一个回马枪回来。”
英处俊建议道。
“不是有那个生死符吗?他们还敢出尔反尔?”
官家是见过那个生死符的,就连金轮法王、西毒欧阳锋这种大高手都被控制了,那个小王爷还能翻天了不成。
“他们中的生死符和昨天下午您见的生死符不一样,此刻他们服了解药,大概还要一个月左右才会第二次作,现在已经没有大问题了。”
“那要不英道长再走一趟蒙古大帐,乘他们还没有走远,还有机会?”
“再走一趟无非是让他们更加愤怒,若是真的折磨惨了,也怕他们破罐子破摔。
而且蒙古不同大宋,那个小王爷只是暂代四王爷忽必烈职权,对于长安府的掌控并不强。”
“若是那小王爷投降的太明显,说不定就换忽必烈或者其他蒙古人来取代他,那时候对用户长安府、襄阳府都不是什么好事。”
英处俊解释道。
“草民觉得英道长所言有理,这些长安府的权贵现在都怕国师,而生死符会加重这种恐惧。”
“眼下咱们大宋还没做好北伐的准备,长安府这种重镇交给那个蒙古小王爷这种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郭靖一拱手,也积极相应英处俊之言。
打仗更多时候考虑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如何保持自身优势,或者放大对方的缺点。
很显然一百个小王爷都不如一个四王爷忽必烈。
所以留着小王爷,那忽必烈就没有那么容易回到长安府。
英处俊见杨过站在后面跃跃欲试仿佛要说什么,又生生的咽了下去,开口询问道:“杨大哥有什么见解?”
“你们打算怎么安置我义父?”
杨过黯然问道。
听了杨过问话,所有人都看向了英处俊,这事情或许还是的英处俊拿主意。
“这四个人都带着吧,带去临安城,留着未必可用,杀之却是太可惜了。”
英处俊向官家一拱手提议道。
官家对于耶律楚材还是颇为欣赏,对于英处俊的提议自然无不允。
又建议道:“等援军一道,是否请郭大侠带一对人马护送,毕竟不是还要带着四个俘虏,总不能事事辛苦国师和黄老。”
“如今襄阳城怕还是离不开郭大侠,护送之事老黑足以。”
“那我呢?”